2024年06月06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读书·连载)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才能够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作根深蒂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解读】

本章以“啬”开始,以递进的方式,论述了如何才能根深蒂固、长生久视。

《庄子·外篇》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意思是说,恬淡、富贵、虚静、无为,是天地的根本、道德的本质。圣人安静无为则平易,平易则恬静淡泊。若能如此,忧患邪气便不会入侵,也因此才能道德完备而不会神气亏损。

如何秉守道德的本质、天地的根本,老子提出了“啬”的概念。啬同“穑”,泛指庄稼,被引申为爱惜、保养和节俭。这里的“啬”绝不是对财物的爱惜,而是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

接着,老子又提出了“早服”的概念。“夫唯啬,是以早服”,就是及早服从、及早做准备、多囤积粮食的意思,远可以为忧患做准备,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耗费而奉养百姓,像后文所说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第六十三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六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衣食无忧是国家稳定、天下太平的基础。君主能保证这些,就是“重积德”的表现。“重积德”,不仅仅是财物的积累,也是君主爱惜民力、节约民财、无为而治的德性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他的,无论是战争,还是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就是“无不克”。“无不克”就是指别人无法揣度他的深度、能量和极限。那么,他就掌握了大道的根本,知道了立国的根本,就可以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以节俭为美德的人,一定是一个寡欲恬淡的人,一个知道节俭的国家,也一定是一个爱惜民力的国家,于人于国都是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未完待续)

2024-06-06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3164.html 1 智慧的彼岸(读书·连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