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岁月中,我喜读金庸,在书里众多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女性中,独钟情于郭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后人提及她,多是同情和惋惜,这样一个爱得至深,但路没有走窄反而越走越宽的女性,她的人生何止“精彩”二字?
影视剧中,郭襄和一众江湖上的奇特朋友围桌而坐侃侃而谈。她天真而不肤浅,活泼而不世俗,她交的朋友很多是连郭靖和黄蓉都结识不到的人。她有爸妈,有家庭,有亲情,有事业,同时亦是六大派之一峨眉派的创派祖师。当然,我更服气的是她有信仰。我们对郭襄的惋惜大多来源于她最终选择做了尼姑,就想当然地认为她对爱情心灰意冷,但我却觉得或许她就是在经历很多事情之后大彻大悟了。我不禁喟叹:看起来柔柔小小的她,不承想内心竟如此强大。
小时候,繁星闪烁的夏夜里,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是身具轻功的侠客,一身白衣,长发随风,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如郭襄这般。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想象逐渐淡去。成长过程中,我看见过他人的狭隘、自私,遭遇过他人的排挤、嫉妒,内心也曾迷茫、无措、抑郁与偏激,我明白,我不是郭襄,亦永远成不了她。
山重水复疑无路,幸好,我遇到了书。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我每天两次准时跑到学校后面的旧书摊前,把小摊上的书翻了一遍。我从能接触到的报纸杂志读起,从国内散文读到国外小说,不加反刍,一本接一本,如同一个饥不择食的荒野行者,遇到了救赎之船;亦如一个不知前路何为,只是闷头抓住眼前的浮板随波逐流之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能试试看。
不知不觉中,我竟感到心胸开阔了,内心好像丰富了,郁积在心中的灰色慢慢稀薄了。这是读书给我的额外奖励,也是我不曾料到的回报。
读书让我的内心多了一份柔和。曾以为我性格中的偏激直率、非黑即白的执拗难以改变,后来有一天身边有朋友突然说:你变了,比以前柔了。我一愣:什么柔?对方说:柔和的柔,柔而不弱的柔。“柔而不弱”,我喜欢这个词。
我知道,读书的馈赠远远不止如此。
三岁时,我被送到姥爷和姥姥身边,尽管得到了姥姥无尽的宠爱,可天性敏感的我,心中总有一个梗。多年之后,结婚生子。有一次,开车送妈妈回家,不知何故提及幼年之事,我的浑劲儿一下子上来了。为什么非得是我?妹妹为何不能被送走?大姨家四个女儿为何不能送去一个?因为姥姥最喜欢你。妈妈还是这个答案。这句话我听了无数遍,我十岁之前你这样哄我,如今我二十多岁了!妈妈不再说话,车里只剩她的抽泣声。我决定和她犟到底,反正占理的是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把内心深处的压抑全诉给了她。那是我第一次感觉离她如此之近,我把任性不讲理的一面对她完全展现,我也知道我说了很多狠话深深刺痛了她,可当时我一丝都不后悔。
生活的历练和读书的累积让我学会了思考,有了零星文字的输出,甚至得到了身边朋友和同事的鼓励:很喜欢你写的文字啊!我不禁赧然,文学上并没有深厚积淀的我,时常惶恐忐忑,不足以被人如此抬举。
我继续读、持续写,从写一段两段到写一篇文章,虽不够成熟,但在成长。在这不断地反思与输出中,我终于意识到妈妈当年的心酸和无奈。她爱我,确定无疑,这世上唯有她的爱不用揣测分毫。
而今,爸妈身体康健,爱人未曾更换,女儿乖巧伶俐。闲暇时,三五好友偶尔小聚。工作之余,可读喜欢的书,可写心中的文字。生活平淡却也珍贵。
前些日,得朋友推荐,被邀请参加一个活动。期间,要求谈及自己近阶段在写作上的所想所得。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无关年龄,不论职业,围桌而坐,谈论着自己对阅读、对写作,甚至对人生的感悟,笑语不断。窗外汽笛声鼎沸、人头攒动,是生活;屋内高谈阔论、妙语连珠,是梦想。
郭襄有她的活法,我也有我的人生。所以,不必成为郭襄,人生亦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