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姬慧洋 文/图
又是一个通宵。
虽然时针已经指向5时,但阴云密布的天空未泛出该有的鱼肚白。拄着拐杖站在滨河北路涵洞(周口大道下方)附近,杨振凯看着已经排完积水恢复通行的道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黎明已经来了。
本轮强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是个巨大的考验。作为一名优秀的消防救援指挥人员,市消防救援支队示范区救援大队大队长杨振凯提前预判、主动作为,不顾刚刚拆除固定腿部钢钉的疼痛,带着战友坚守在应急防汛第一线。
于是,在示范区辖区内易积水的路段和重点区域,都能看到他拄着拐杖指挥“战斗”的身影。7月17日20时,七一路东延桥洞内积水抽排正在作业,“龙吸水”战车轰鸣,积水顺着两条红色水带流淌到河中。杨振凯穿着雨鞋拄着拐杖来到车前,反复交代消防救援人员牢记操作要领,不时察看远程供水大流量浮艇泵运行情况。抽排效果不太明显时,他安排遥控手吊起泵体,清理下方杂物。“排水时,由于吸力作用,附近的杂物都会被吸至排水口附近,所以要及时清理杂物,否则泵体会发热,抽排效果大打折扣。”杨振凯说。
随着泵体被吊起,泵底的情况一目了然。两名消防救援人员用手清理杂物,塑料袋、树枝、鸟类尸体等杂物都被装进了垃圾袋中。“在这轮强降雨天气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就进行了研判、综合分析。现在用于抽排积水的车辆是刚刚服役不久的消防远程供水车。在详细了解该车的性能后,我觉得它在处理涵洞、桥洞积水方面应该能发挥作用。果然,在这次处理城市积水点排水过程中,它发挥了巨大作用。”杨振凯说。
“去年7月份,我遭遇了一场车祸,腿部骨折,打上钢板和钢钉固定。前几天,在医生的反复催促下,我去医院取出了钢钉。医生叮嘱我少活动,注意伤口不要撕裂。面对这一轮强降雨天气,处理险情、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使命,轻伤不下火线,战友们都在一线坚守,我也不能缺席。”杨振凯坚定地说。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自7月16日22时起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由三级提升为二级。按照上级安排,结合自身特点,市消防救援支队示范区大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教导员王海峰、大队长杨振凯在岗在线,随时做好防汛准备。16日夜,杨振凯和战友们在滨河北路涵洞(周口大道下方)坚守抽排积水,次日7时回到队里处理事宜,休息1个小时后接到通知召开研判会议,会议结束后迅速赶往七一路东延桥洞继续处理问题……一天两夜,他总共休息了两个小时。
“收到!坚决完成任务!”电话铃声响起,新的指令发出,杨振凯拄着拐杖奔赴下一个战斗地点,无论夜多么黑、雨多么大,他和他的战友们都相信,黎明就在前方。②22
记者手记
人民不会忘记
一天两夜只睡两个小时,拄着拐杖走了一万多步,24小时值班值守,哪有危险一声令下“跟我冲”……采访过程中杨振凯一直在跟我讲一个词: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他看来,使命就是尽其所能,为人民群众贡献光与热。
看着他熬红的眼睛、略显蹒跚的步伐,听着他有些嘶哑的嗓音,我好像明白了他的坚持、他的精神,人民必会牢记那些为了人民奉献的人。听着消防救援车辆轰鸣不已,我的耳边不自觉地就回响起这首歌:“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夜,已深,他的心却因爱与责任而炽热不息。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