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第04版:视点 PDF版

在莲溪书院仰望收藏大家的背影

——探访张伯驹旧居

项城莲溪书院旧址。

张伯驹旧居。

□记者 付永奇 文/图

立秋之后,暑气未消,夜读荣宏君《张伯驹年谱长编》后,对位于项城市秣陵镇的张伯驹旧居(含莲溪书院)非常向往。于是,邀约两人前往参观,以观真貌。

人杰秣陵镇 校园隐故居

提起项城,人们就会想起莲花味精,或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袁世凯。其实,项城是千年古县,文脉绵延,人才辈出,大收藏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就是其一。

张伯驹原名张家骐,字伯驹,号丛碧,1898年出生于秣陵镇闫楼村。张家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张伯驹系张锦芳之子,过继给其伯父张镇芳(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他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有“神童”之誉。

顶着骄阳,聆听着周口师范学院张伯驹研究中心董越老师的介绍,汽车沿大广高速跨过沙颍河、清水河、汾河,便到了秣陵镇。

据《项城县志》记载,从明代到民国,项城县城一直在秣陵镇一带,直到1953年才搬迁至水寨镇。

东街小学位于秣陵镇东大街南侧。时值暑假,干净的校园内一片寂静,花坛内的各类植物自由生长。正对校园门口,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小楼静静矗立在阳光下。

围着小楼仔细观看,由于年代久远,地基已被泥土掩埋多层;被风化腐蚀的墙砖永恒排列,默默记载院落里的人事沉浮,静静守护着历史过往。

“该旧居始建于清末,原有房屋12栋,现仅保留1栋。”秣陵镇文化站站长吴伟边带领我们参观边作介绍。小楼面阔三间,硬山灰瓦顶,东西长9.6米,南北宽5.4米,为典型的梁架式双层清代建筑。墙体厚0.6米,屋檐四处有挑角,门窗檐下砖雕水波纹图案,西侧窗户被改为小门。

据当地老人回忆,这栋小楼原是张伯驹家的一个中药铺。民国期间,张伯驹曾闲居于此。“它见证了一个官宦之家的繁华和落寞。”

张伯驹研究专家荣宏君认为,清朝时期,富庶人家开药铺很常见,张伯驹家族开这样的药铺符合常理,这可能是张家的产业。

“2009年12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市文物普查队在此发现张伯驹旧居(含莲溪书院)。后经专家学者多次实地察看,认定这是一处文物价值较高的近代建筑,是研究我国近代史的实物。旧居据此先后被项城市、周口市和河南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城市博物馆馆长高菡穗介绍说,“1987年10月,张伯驹夫人潘素和女儿张传彩在项城市领导的陪同下探访旧居。2012年,张传彩再次前来探访。这从侧面印证了张伯驹曾在此居住的史实。”

百年莲溪去 最后学堂存

由东街小学行走不远,便来到位于西大街南侧的张伯驹幼年念私塾的地方——莲溪书院。

远观莲溪书院,其三面环水,植被茂盛,让人有“风水宝地”之感。“书院建造时,这条虹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在此拐弯,形成这片独特的地形。因虹河旧有瑞莲之兆,乃名莲溪书院,成为‘项城八景’之一。”吴伟介绍说。据《项城县志》记载,该书院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后多次重修,愈发完备。从书院建立至科举废止,项城学生在科考中共中19名举人、10名进士,书院功不可没。

1905年,科举制废除,书院先后被改为县高等小学、县一中、县师范、老城高中。2013年老城高中解散,莲溪书院从此再无琅琅读书声。

沿着长满杂草的小路走进老城高中,铁制大门早已锈迹斑斑,只有两侧的“攻千重关心怀天下,读万卷书志在四方”的楹联仍然昭示着这曾是一处百年学堂。在院落的最后面,正对大门,有两排古老的建筑,是仅存的莲溪书院讲堂。

站在空荡的讲堂内,看着残缺斑驳的墙面,以及上面隐约可见的信笔涂鸦,张伯驹幼年诵读余音仿佛还在耳畔回旋。

文化高原阔 峻峰傲然立

张伯驹是我国历史上集鉴赏、收藏、书画、戏剧、诗词于一身的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与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参观完莲溪书院,大家开始谈论张伯驹的家国情怀。张伯驹为收藏书画,不惜变卖家宅;为保住文物,被坏人绑架时,坚决不同意妻子潘素变卖字画。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把收藏的《平复帖》《游春图》等100余件书画文物捐献给国家,被赞誉为“捐了半个故宫的人”。张伯驹曾说:“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是张伯驹遵循的收藏信念,他用一生实践了这个诺言。

张伯驹的人格魅力和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称道。启功称赞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国画大师刘海粟称赞他:“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章伯钧称赞他:“不论中国文学如何发展,都不会再有张伯驹!”经济学家千家驹说:“我参加八宝山追悼会不知道多少次,很多人悼辞上无一例外地写着‘永垂不朽’。依我看,并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不朽者,张伯驹是一个。”

殷殷故乡情 处处皆思君

参观完张伯驹旧居已过中午,简单午餐后,来到项城市张伯驹公园。

张伯驹是20世纪从周口走出去的文化巨人,他的名字以及他独特的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被遮蔽。现在,无论官方或是民间,周口人都以张伯驹为荣,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推介,以期更多人了解、崇仰、记住这位家乡名人。

张伯驹公园占地85亩,分张伯驹纪念馆、园林景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漫步其中,石径蜿蜒,花红似火,绿草如茵,集现代时尚、精致灵秀于一体,俨然是项城市集历史延续、文化宣传、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开放窗口。

“近年来,随着‘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建设的不断推进,张伯驹文化研究宣传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高菡穗介绍说。

项城市不但建设张伯驹公园、修缮保护张伯驹旧居,还成立张伯驹文化研究会及诗词艺术研究院。周口师范学院成立全国唯一的张伯驹研究中心,申报的《<张伯驹全集>编纂与研究》获批立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此外,全市多个部门还举办了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张伯驹研究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采访归来,感慨万端。斯人已逝,风范永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②22

2024-08-15 ——探访张伯驹旧居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8425.html 1 在莲溪书院仰望收藏大家的背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