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读书·连载)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敢但胆大妄为,就会带来灾祸,勇敢但不忘乎所以,就能保全性命。这两种勇的结果,一个得利一个受害。天道厌恶的东西,有谁知道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道的圣人也难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胸怀坦荡而善于安排筹划。天就像一张宽广无边的网,看似稀疏但从不会有所遗漏。

【解读】

大家知道,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不为的时候偏偏去有所作为就是“勇于敢”,该有所为就有所为、该无所作为就无所作为,就是“勇于不敢”。前者是逆道而行、恣意妄为,必死无疑;后者是顺应天道、秉德而行,必能保全性命。

真正的勇敢者是懂得自知与自爱的,文中的“勇于敢”,就是那种勇敢到胆大妄为的程度,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没有不敢做的事,这不是真正的勇敢,只是无知无谋的匹夫之勇,因为他不懂得自知与自爱,也不懂得知人和爱人,迟早有一天会遭受失败。而真正的勇敢是不会忘乎所以的,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从不胡作非为,既能用自己的勇敢保护自己,又爱护了别人,自知自爱,又知人爱人。

据《孟子·梁惠王下》记载,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有一次齐宣王对孟子说:“我有一个小毛病,就是好勇。”孟子听后心想,人君不可无勇,问题在于如何去勇。于是他说,勇有大勇与小勇之别,希望大王不要好小勇,而要养大勇。什么是小勇呢?像一个人手握利剑,瞪大眼睛,高声吼道“谁敢挡我”,这就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而已。而当国家面临强敌和霸权之时,周文王、周武王义愤激昂,调兵遣将,把侵略军打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就是大勇,其结果是使天下百姓得到了安定。

由此不难看出,匹夫之勇是小勇,也就是本章中说的“勇于敢”,是无理智的冲动,只凭武力的血气之勇,断不可取;而“勇于不敢”是大勇,是义理之勇,是知己知彼、战无不胜之勇。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其《留侯论》中,也对“勇敢”进行了阐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意思是,一般人在受到侮辱的时候,一怒之下,拔剑相斗,这其实不是勇敢。真正勇敢的人,在突然遭到侵犯时,镇定不惊,即使遭受侮辱,也能压制住怒火,这是因为他胸怀博大、修养深厚、图谋深远。

对于手握兵权的统治者来说,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匹夫之勇。“勇于不敢”才是大勇,大勇才能制胜,才可得志于天下。

道法无边,上天之网如此巨大,虽然网眼稀疏,却也不会遗漏。平时做事如果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就一定不会逃脱天道的惩罚。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未完待续)

2024-09-19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51028.html 1 智慧的彼岸(读书·连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