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百姓挨饿,是因为统治者征收苛捐杂税太重,所以挨饿;百姓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恣意行事、任意妄为,所以难以统治;百姓不惧怕死亡,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太过于奢华,所以百姓不怕冒死一争。那些不一味追求享受的人,高明于养尊处优的人。

【解读】

本章告诫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只有轻徭薄赋,百姓才能富足;只有减少不必要的政令干扰,百姓才能服法;只有不奢侈腐化,百姓才不会冒死犯上。

赋税自古以来都与国家社稷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在中国政权更替、兴衰变更的历史中,赋税就像贯穿其中的一根不断跳跃的红线,显示出周期性的存亡规律。为老子的这几句经典之言,作着重复的注解。

透过层层历史变迁的朦胧面纱,顺着这根跳跃的红线,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朝代开国之初,统治者都会接受前朝教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解放生产力。农业发展了,商业发达了,百货齐聚,国库充盈,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但到了朝代的后期,统治者大兴土木,骄奢淫逸,对内实施苛政,大幅增加赋税和徭役;对外不断征伐,鱼肉百姓,导致国库空虚,苛捐杂税随之而来。

这里说的大兴土木、不断征伐,就是老子所谓的“有为”;这里的骄奢淫逸、贪欲无度,就是所谓的“求生之厚”。这是导致百姓“难治”和不怕死的根本原因。

这个时候,百姓苦不堪言,忍无可忍,如果再遇见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就成了民变四起、天下大乱的导火索,新旧王朝的更替就此产生。

秦朝为什么那么短命,赋税就是个明证,“二十倍于古”的赋税,注定了其快速灭亡的命运。出身下层的刘邦,深刻地体会到百姓疾苦,改变了秦朝横征暴敛的政策,轻徭役、薄赋税,其后继者也执行“与民休息”“三十税一”的政策,使得国运昌盛。

“苛政猛于虎”大家都听说过吧!当统治者的苛政比老虎还要厉害的时候,老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也就到了。

本章最后,老子为统治者指出了出路:只有那些放弃个人欲望,不追求奢侈生活、恬淡无为的统治者才算是贤明的统治者。把老子奉为先祖的唐太宗李世民做到了。他曾对下属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未完待续)

2024-10-10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52397.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