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第04版:视点 PDF版

李家染坊:染出五彩生活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在行动)

李慧民指着当年的染坊旧址。

3间瓦房内部。

李文元的大儿媳刘素兰说,她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

葛庆亚所画的李家染坊。

刘素兰展示她的结婚证。

李家扒掉东楼房后建的3间瓦房。

□记者 梁照曾 文/图

“我记事时,我家院内有大染缸和熬颜料、煮布匹的大锅。”11月2日下午,在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周口皮件厂对面的李家染坊旧址前,李家染坊后人、李文元的二儿子李慧民向记者回忆往事。

李慧民告诉记者,他的祖籍开封,爷爷李玉其生卒年月不详,奶奶王芝云是西大街王家染坊的姑娘,生于1891年,卒于1957年。民国时期,李玉其从开封朱仙镇来到周口谋生,和王芝云结婚,生育三子一女,长子李文元、次子李文治、三子李德新,后来李德新送人。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后李玉其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李慧民的父亲李文元从小在西大街王家染坊学染布,并教会李文治印染技艺。

1938年,李文元通过中间人陈怀玉、陈子英、王华田、王玉书,从项城人谢聚久手里购买谢家在新街的一处宅院。宅院有东楼房、北楼房和门面房,李文元和妻子霍桂荣在这里经营染坊生意,一干就是20多年,养活了8个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李文元的弟弟李文治将印染业务发展到项城,并在项城水寨购买一处宅院开染坊。

后来,李文治在项城的生意不好,撤回周口。兄弟俩各有家室,于是就分了家,李文元分到东楼房和一半北楼房,李文治分到一半北楼房和4间门面房。

“我记事时,李家染坊房屋很多,东楼房为上下两层共6间砖木楼,我们一家人居住。北楼房为上下两层共12间砖木楼,住着二叔一家人和奶奶,门面房是4间草房。院内有大锅、大染缸,搭有竹竿,便于晾晒布匹。”李慧民说,他家楼房是清代所建的普通砖木民居。

在20多年的印染岁月里,李家染坊内灯影绰绰、灶火熊熊,捣布声、涮布声、碾布声此起彼伏,晾晒的黑布、蓝布、花布如条条彩带。技艺精湛的李文元夫妇为周口群众印染布匹无数,人们穿着由李家染坊印染的布匹做成的衣服,在大街小巷奔波。

“我们李家染坊曾为八路军印染过军服。”李文元最小的女儿、今年62岁的李慧丽骄傲地说,父亲李文元技艺精湛,家里印花胶版有很多。当年,李家印染的蓝底碎花布最受女人欢迎,用于制作各式女款服装,风靡一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家染坊停止经营,李文元凭着精湛的印染技艺被政府安排进针织厂工作。1958年,因家庭生活困难,李文元将东楼房扒掉,卖掉木头接济生活,并在院内南墙下盖了3间瓦房居住。

“我的母亲霍桂荣印染技艺好,为了生计,她在西大街王家染坊和我的表叔重操旧业,干起染坊生意,并一直经营到1971年。”李慧民说,父母共生育三男五女,他们在染坊里出生、成长、成家、立业,如今都有了一份事业,李家染坊后人生活很幸福。

2024-11-05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54474.html 1 李家染坊:染出五彩生活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在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