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之风
李建华,河南项城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委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项城诗词学会会长兼《项城诗词》主编。出版有《李建华乡土诗选》《萤火集》《走进新农村》《李建华绝句选》等诗集。
《李建华绝句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部诗集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典诗词的深厚造诣,更凸显了他对现代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绝句作为近体诗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深深吸引着我。它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诗人情感和意境的集中体现。而李建华先生的新作则引领我深入探索了古诗词的奥秘,让我静下心来,用心感受绝句背后的情感与哲理。
《李建华绝句选》的一大艺术特色在于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这种结合不仅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古典诗词讲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李建华在绝句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他又将现代生活的细节和情感融入诗中,如城市的喧嚣、乡村的宁静、人际的冷暖等,使得诗歌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
李建华的绝句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既简洁明快,又深邃含蓄。这种并存的艺术风格,使得诗歌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而在内容上则富含哲理和深意。譬如“休嫌茶水凉,余热化春光。心有一团火,燃烧诗万行”,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在节奏和韵律上更加流畅和谐。李建华善于运用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复杂的情感和景象凝练成简洁的诗句。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而深邃含蓄的语言风格,则使得诗歌在内容上更加耐人寻味。李建华善于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和场景。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李建华绝句选》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既关注社会现实,又关注个人情感;既描绘自然风光,又描绘人文景观。这种广泛的题材选择,使得诗歌在内容上更加多元和丰富。在描绘自然风光方面,李建华善于捕捉自然景象中的细微之处,这些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在描绘人文景观方面,李建华则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人瞬间。他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冷漠、快乐与悲伤等情感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这些描绘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和思考,也引导读者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在李建华的绝句作品中,对家乡的眷恋与怀念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主题。他通过描绘家乡的田园、人物等,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如他在诗中写道:“归时翠鸟村头送,嘴里衔来一朵花。”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赞美。又如他在诗中写道:“带露枝头挂满春,气清院净物华新。”这句诗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之情。李建华的绝句作品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他通过描绘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悲欢离合等情感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如他在诗中写道:“一支秃笔健,潇洒舞斜阳。”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志向的选择、接受和乐观态度。
《李建华绝句选》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美好景象,也关注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他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冷漠、快乐与悲伤等情感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同时,他也通过描绘社会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人瞬间,传递了人文关怀和正能量。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努力不仅让诗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同时,这种努力也体现了诗人作为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建华绝句选》积极弘扬乐观向上的人生哲学。《乐晚晴》中,诗人以欢畅的笔触描绘了幸福的退休岁月,展现了老有所乐的恬淡与安详;《春之歌》中,他则深情地歌颂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致,热情拥抱生命的绚烂;《采风行》中,李建华亲赴田野乡村、工厂车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阔天地,其笔下诗词热气腾腾,生动记录了这些火热场景;《劳动美》组诗中,他高声赞颂伟大的人民群众,将神圣的劳动精神镌刻心间;《寄心香》则细腻表达了人间的至亲至爱,深情寄托了对双亲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思;《忆童年》的篇章里,作者深情回望往昔,不仅唤醒了一代人的纯真记忆,更忠实记录了那一代人的共同往事;而《刺玫瑰》则锋芒毕露,以辛辣的笔触批判社会时弊,力求唤起社会关注,并积极行动;相比之下,《诗友贺》则温馨记录了诗人与友人间珍贵的唱和往来,情谊深厚,弥足珍贵;至于《杂咏篇》,诗人从身边细微处着眼,于平凡中发掘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总之,《李建华绝句选》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李建华在诗词创作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现代诗词创作和欣赏诗词艺术的窗口。我相信,这部诗集会成为广大诗词爱好者和研究者们的重要参考和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