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再“上岗” 调解为人民

潘庄社区“左邻右舍”矛盾调解室成员工作例会现场。

张新社、从长顺(右一、右二)正在调解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纠纷。
□记者 张志新 文/图
“在潘庄社区一号院,邻里之间有了矛盾纠纷,常常会找从长顺。在潘庄社区二号院,邻里之间有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会想到张新社。”在项城市花园街道潘庄社区,退休老干部从长顺和张新社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如果邻里之间遇到矛盾纠纷需要调解,这两位老人就会及时出现,他们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和事佬”。
从长顺,家住潘庄社区一号院,今年62岁,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常常为邻居主持公道,在潘庄社区一号院居民心中有很高威信。
2024年年初,潘庄社区“左邻右舍矛盾调解室”在吸纳人民调解员时,从长顺踊跃报名,最终如愿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成为人民调解员以来,从长顺时常深入街头巷尾、居民家中,以实际行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024年6月,潘庄社区两位居民因土地承租产生矛盾,从长顺获悉此事后,及时介入,从情、理、法的角度多次向他们释法明理,最终成功调解了此事,从而避免了更大的矛盾冲突。
“我退休后,能够站在‘百姓大舞台’上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和群众做些有用的事情,我感到十分自豪。”从长顺说。
而另一位66岁的退休老干部张新社,也是潘庄社区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家住潘庄社区二号院。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因为房屋漏水、噪音扰民、债务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时,张新社都会主动站出来,分析矛盾根源,倾听居民诉求,及时协调化解。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会第一时间将问题反映到社区,确保“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提升调解本领,从长顺、张新社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成为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潘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潘青说,潘庄社区是一个回迁社区,由于人口密集、外来人员多、结构复杂,导致社区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征,社区治理一度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矛盾纠纷调解不了,社区就和谐不了。如果想要有效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还真正少不了这些来自群众身边且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他说。
据了解,潘庄社区吸纳从长顺、张新社成为人民调解员后,他们坚守“自家人”化解“自家事”原则,先后调解居民各类矛盾纠纷23件,其中调解成功的有18件,把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
项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照明表示,从长顺、张新社退休之后发挥余热,满怀热情踏上了人民调解之路,在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用满腔热情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赞扬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