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
开栏的话
康养旅游,作为一种结合健康养生与休闲度假的新型旅游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和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滋养和生活方式的提升,非常适合健康老人多元化的退休生活。
康养旅游往往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山川湖海的自然景观,还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都能为旅游者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文化的熏陶。这种与自然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得康养旅游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周口晚报》“快乐老人·银发经济”开设“康养旅游”栏目,给喜欢康养旅游的退休老人一个展示和倾诉的平台。
请您把康养旅游过程中的经历、感悟、见闻、故事写出来,沿途拍摄的人文景观照片发过来,在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让大家一起分享。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生动描绘了扬州春季的繁华与美景。扬州古称广陵,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隋唐时代开凿的大运河,给扬州城带来了通史式繁华。阳春三月,我来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领略自然风光之美,走进千年古城街巷,感受历史文化浸润。
瘦西湖
到扬州一定要到瘦西湖。从南门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堤春柳。瘦西湖两岸人流如织,花团锦簇,桃花、海棠、樱花、梅花、玉兰、紫荆、琼花竞相开放,五彩缤纷;柳树以柔美姿态轻拂湖面,分布于长堤春柳、湖岸两侧及亭台楼阁的周围,形成“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景观布局,与湖水、古桥相映成趣。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一些着汉服的小姑娘,手执花花绿绿的纨扇,在桃红柳绿中穿梭嬉戏;泛舟湖上,画舫游船缓缓行驶,身着粉红大襟衫、腰系蓝花围裙的船娘,摇着橹,船尾浪花翻滚,游船在咿咿呀呀声中穿行,一路上与堤岸、桥涵、楼阁、绿岛擦肩而过……这一切,给人以穿越时空的幻觉。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上建有五个亭子,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了五朵盛开的莲花,象征着南方之秀;桥墩由厚重的青石砌成,象征着北方之雄。黄瓦朱柱,白栏青阶,这种南北结合、刚柔相济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白塔是瘦西湖著名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史载借鉴北海之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塔”的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在游览瘦西湖时说:“这里同北海琼岛春荫的景色倒是十分相似,可惜就少一座白塔!”当时扬州盐商江春为了取悦皇上,便召集众多工匠造塔,连夜用砖头砌好塔基后,用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箫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体现云、水、月、花,与“二十四桥明月夜”意境相映。
瘦西湖周围还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徐园、小金山、双花园 、双峰云栈等。瘦西湖内的楹联非常有特色,如西门楹联“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长堤春柳亭楹联“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徐园楹联“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小金山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展现了湖光山色的诗意和文人雅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