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彦章) 7月2日下午,副省长宋璇涛带领省政府副秘书长寇武江、省水利厅副厅长于合群、省工业信息化厅副厅长杨新方、省气象局副局长赵国强等,到我市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市领导毛超峰、徐光、吕彩霞、史根治及市政府秘书长游保峰陪同检查。宋璇涛指出,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从实战角度做好防大汛的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省和周口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受影响。
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的沙颍河是我省重要的防洪河道,是我市防汛的重中之重。沙颍河在周口境内长164公里,正处于“豆腐腰”地段。由于受洪水冲刷,因河岸坍塌而形成的顶冲弯道在周口境内有76处,其中在“豆腐腰”段有41处。此外,在我市境内另有险工100处,其中在“豆腐腰”段有74处。据了解,沙颍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溃堤决口,明代至建国前决口76次,建国后于1953年、1975年2次决口。
当天中午,宋璇涛冒着酷暑来到有“沙河第一险”之称的商水县老门潭险工所在地,详细了解有关情况。据有关人员介绍,该险工因处于沙河丁字型拐弯处,坐湾兜流,河底有深潭,历史上曾7次决口,危害巨大。1988年,我市建成7座网格坝抵挡洪水顶冲,取得了显著效果。日前,省水利厅又投资120万元对此处进行除险加固,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争取在大汛前发挥效益。
离开老门潭险工,宋璇涛沿着沙河南大堤现场检查我市的防汛工作,并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最后,他来到沙颍河周口大闸实地了解情况。建于1975年的沙颍河周口大闸,是一项“以防汛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的水利综合利用枢纽工程。目前,经过维修加固改造的沙颍河周口大闸刚刚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已投入正常使用。看到焕然一新的沙颍河周口大闸,宋璇涛连称“管理得好”。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