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沙颍文艺
 
 
 
2009年7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饮食的变化
牛腾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论什么年代,“吃”都是人们的头等大事。但不同年代,吃的食品却大不一样。

  我出生于1952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填饱肚子是每个人的最大愿望。那时,家家分的粮食吃不到半年就断炊了,粮食不够吃,就用野菜代替,蒸野菜、拌野菜、炒野菜、熬野菜,人们想尽办法多吃野菜,野菜成为村民的主食。母亲变着法子改善全家人的生活,她精打细算,一日三顿变两顿,早饭推迟吃,中午晚上一起吃;“干改稀”,不蒸馒头打稀饭,用她的话说,“囤尖省,日子长,囤底省,打饥荒”。

  那时候,常年吃不到肉,蝉、青蛙成了人们解馋的对象。我经常同村里的小伙伴到河边去抓青蛙,有了收获,用小刀剥了皮,用水洗净,就地拾些柴火烧烤起来,往往青蛙还没有熟透,伙伴们就你一只我一只抢起来。

  1958年,村里办起大伙。人们盼望的好生活却没有来到。“红薯汤,红薯馍,离开了红薯不能活”、“早上的馍,火柴盒;中午的面条,捞不着”。饿急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去磨坊里掏磨眼里剩下的麸子吃。小手刚插入磨眼,就听到一个凶恶的声音:“你们胆子不小,竟敢来掏磨眼。”我们被训斥后叫来家长,回家后自然又被父母收拾一通。

  1968年,我上初中住校,每周背一袋母亲为我准备的红薯面饼子,吃时交给学校伙房师傅加热,然后,舀一碗温缸的水,就着腌渍的辣椒就是一顿饭。冬天还好,到了夏季,带的主食过几天就会霉变,为了充饥,只好伸着脖子朝肚子里咽。

  使我至今难以忘却的是我过生日的那一周,母亲特为我准备两个豆面葱花油饼和一个鸡蛋,对我说,“星期五是你的生日,到时吃了免灾。”当时,我感觉特别幸福,一直盼到周五。那天,同桌同学用一节面藕同我交易,条件是帮他做好数学作业。为了一节藕我错过了吃饭的时间,走进厨房,找遍蒸笼,不见我的饭袋。向伙房师傅询问,他却表现出一脸的歉意和不知情。又饥又急的我反复打探,发现竟是我同班同学拿走吃了。我拉他去找老师,他流着泪对我说:“看在同学的面上,你饶了我吧,我三顿没吃饭了,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看着眼前这位可怜的同学,我怎么也恨不起来了,更没有勇气拉他去找老师,好像是自己做了一件对不住人的事。

  1988年秋季,我同一文友去省城送新闻稿件,路过一家西餐馆,就决定到这家饭馆里开开洋荤。推开门,迎宾小姐笑容可掬。服务小姐给我们安排好座位后说:“先生吃沙拉还是吃汉堡,一份沙拉9元钱,不太贵。”

  沙拉是个啥食品,汉堡又是啥模样?我俩全然不知,心想今天是走错地方了。正欲离席,服务小姐递过菜单,我们一看傻眼了,最便宜的是沙拉,汉堡每份36元,其他的都在60元以上,望着小姐那咄咄的目光,我们解释:“不急,等朋友来到再定吧!”

  服务小姐离开后,文友对我说:“一个饼吃掉大半个月工资,再要点别的什么,恐怕也得学孔乙己,把账记到粉板上了。”想到这里,我俩采取“三十六计”的“上计”,“走”。

  走出餐馆,我俩相视而笑,文友对我说:“自古文人多寒酸,咱不是不愿吃西餐,囊中缺少人民币。”

  现在回忆起这件事,觉得有些好笑。当时收入太少,要掏几十元买个饼,的确舍不得。

  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好了。餐桌上更是如此,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去年同学聚会,一位从医的同学对我说:“珍肴百味病之根,粗茶淡饭保健康。”我一向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错,但医院体检结果表明“中度脂肪肝”。同学们警告我:“注意,病是吃出来的。”

  如今,为了万金难买的健康,面对高档豪华的盛宴,我不再羡慕不已;面对大鱼大肉的诱惑,我不再胡吃海喝。我开始有意躲饭局,开始寻觅绿色食品,开始追求延年益寿的健康生活方式。

  建国60年来,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从吃不饱到吃饱,再到现在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花生油要吃非转基因的……健康饮食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教育视界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经济观察
   第07版:沙颍文艺
   第08版:影视快递
龙湖畔闻荷花香
童年的冰棍儿
饮食的变化
寻根宿愿
月夜望乡
祖国颂
暴风雨来临
芳草地
美妙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