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半年,为尽快复苏经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以“振兴”、“救市”为主题的新政。必须承认,新政不是“万灵药”。这些新政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政策出台时的产业环境是否已发生变化?政策执行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面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看半年以来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以便探寻未来调整和改进的可能。
汽车:
治了近忧
恐误远虑
政策一:《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效果: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1至6月市场销售累计增长50%。
点评:难成永久政策
“购置税减半政策”是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临时政策,不能把它当成永久性政策。该政策永久化不可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车养路。购置税是国家建路的主要税源之一,尽管购置税与国外比偏高,但与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资相比相差甚远,国家不可能长期用国债或财政赤字建公路,如果购置税大幅度削减,必然路建得少,今后车将更堵,那时国家还会通过增税来抑制汽车市场和增大公路投资。
政策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效果:5月,广汽集团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长丰汽车将更名为“广汽长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点评:“空壳化”难题待解
30多年前,汽车行业就有解决“散、乱、差”、“关停并转”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汽车生产厂家非但没减少,反增加1倍多。2007年,我国汽车企业的平均年产量为丰田公司的0.5%。汽车企业正逐步“空壳化”。很多车企仅生产车身,其他配件全部外购,并且没有自主品牌。一旦行业兼并重组,只会生产“壳”的企业就成了“没人要的孩子”。目前,解决汽车行业“散、乱、差”没有成功的范例。近几年的兼并重组主要是国有企业间的行政型兼并重组,或国企改制和出售,市场型兼并重组的迫切需求还没有产生。
政策三:《汽车下乡补贴细则》
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并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微型客车的,按换购轻型载货车或微型客车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单价5万元以上的,每辆定额补贴5000元。
效果:上半年国内微车市场受益最大,销量呈现持续猛增之势,国内主要微车企业上半年销量创出新高。例如:长安汽车1至6月微车累计销售近3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62.7%。
点评:拔苗助长的隐忧
汽车下乡使微型客车销量增长最大,同时轻型和微型卡车销量也猛增。但是汽车下乡政策创造的市场高峰已经过去。汽车下乡政策一旦停止,农村汽车市场必然萎缩,因为农村售后服务和汽车经营环境不理想,购买力也是全国最低的(仅相当于1996年前城市购买力水平),目前农村汽车市场超前消费比城市还严重。
证券:
政策堆积上涨预期
截至7月20日,上证综指今年上涨幅度达到了79.45%,深成指今年的上涨幅度则达到106.34%,A股大半年的表现傲视全球。
A股上涨的原因,市场众说纷纭,超跌反弹、经济复苏、人心思涨。2009年管理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或许堆积出了一次次上涨预期。
政策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6月1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和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等。
市场反应:逐渐消化负面效应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文件出台只是一个信号,相比文件的内容,市场更加关心的是新的发行制度实施后,新股开闸的时间。
新股发行比市场原先预料的8月足足提前了两个月,给A股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从5月25日到6月12日,上证综指只小幅上涨了5.6%。
中信建投分析师称,市场对IPO的恐惧源于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分流作用。最终6月18日,桂林三金获准发行的消息终结了市场的担忧,随后“连珠炮”一样发行万马电缆、家润多,乃至大盘股成渝高速、中国建筑,新股发行的负面效应都被管理层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消弭掉了。
政策二:规范限售股减持
6月19日,财政部发布《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4部门公布《关于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政策公告》。《办法》规定,在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即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转持股份承继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
市场反应:大小非影响减弱
《办法》出台之后,A股市场反应比较平淡,6月22日至6月26日,上证综指涨跌幅一直在1%左右波动。按照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当时的说法,“现在大小非已经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但在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冬云看来,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层继续呵护证券市场的倾向,对A股市场短期运行趋势构成利好。未来一段时间,大非解禁量将在限售股数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市场预期大非不会减持,但张冬云表示,《办法》为解决A股限售股问题带来新思路。
政策三:创业板循序渐进
3月31日,证监会正式颁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证监会还相继发布了《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征求意见稿)》等相关配套文件。
市场反应:A股不会陷入跌势
3月31日,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发布之后,两市股指连续上涨3天。就表面来看,创业板并不是一个维稳的措施,但从其对经济的影响力看,它对A股市场仍有间接促进作用。
从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来看,创业板实际是把“双刃剑”。积极面,创业板的推出将丰富市场的投资品种;消极面,创业板的推出将分流市场资金。
总体而言,虽然创业板推出让短期市场产生一定波动,但由于市场早已有所预期,而且在当前流动性仍然充裕的情况下,资金分流的担忧不大,不会对市场原有趋势进行冲击。此外,市场有非常浓重的预期,在创业板推出之前,A股市场不会陷入跌势。
房地产:
泡沫隐现
始料未及
政策一:资本金下调
5月27日,国务院公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结果,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恢复到1996年水平。
根据国家规定,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可以说,降低资本金比例就是降低了融资门槛。此举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预期:政策鼓励新楼盘开工,让更多房源参与市场竞争,预防2006年后捂盘和囤积居奇,哄抬房价等事件再次发生,刺激开发商积极向银行争取更多的贷款,让金融行业有更大政策空间的放款依据。
市场反应:只救了开发商
专业房地产网站调查显示,41%被调查对象认为,政策只能救开发商,不能救市。此外,不少专家提出,调低资本金并没有击中高房价要害,政策不可能改变资本逐利和开发商占有剩余价值的铁律,对市场影响不大。不少人甚至担心资本金调低会成为房价再次上涨的前奏。
政策二:物业税开征准备
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第九条“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提到“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7月最新消息显示,2010年物业税可操作方案有望出台。
预期:潘石屹、易宪容等业内人士认为物业税可以有效抑制房价。
市场反应:两极分化
有购房者担心,物业税会成为购房族又一负担。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征收物业税会给楼市带来的影响,过半(53%)受访者认为能有效抑制楼市投机,房价或下降;也有35%受访者认为增大了房屋的持有成本,房价反而会上升。
政策后效:
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3.4%。1至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达23703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国内贷款5381亿元,增长32.6%;个人按揭贷款2829亿元,增长63.1%。
5月、6月,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热潮。地王频现、豪宅销售回暖、二套房贷放松,部分市场回暖地区,房企老板囤房惜售,待价而沽的情况再现。
进入7月,随着大量投资涌入地产市场,房价回升,有不少专家学者看到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隐忧。各地开始收紧二套房贷款。继杭州、上海等地之后,日前,福州多家银行也收到相关通知,要求二套房贷款首付最低四成,利率上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