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金)记者昨日从市高速交警支队了解到,连日来,因司机开车困倦打盹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占事故总量的65%,市高速交警支队提醒驾驶员春季驾驶要防“春困”。
市高速交警支队工作人员介绍,春天天气变暖,人们的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血管口径随之变大,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而供应大脑的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同时,春天的来临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也相应提高,耗氧量加大,大脑没有足够的氧供给,就会自动进行保护性调整,脑组织的自我抑制使人体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而感到困乏疲倦,出现“春困”。
“春困”使驾驶员应变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昏昏欲睡,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路线感单调,行车速度高,很容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据高速交警部门统计,人在下午1时至3时是驾驶员“春困”高发时段,春季驾驶员因驾驶“瞌睡车”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65%,成为春季事故发生的“首要杀手”。
高速交警提醒广大司机,在春季开车一是要睡眠充分,确保精力充沛。因为“春困”也是疲劳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精力充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春困”。二是避免长时间驾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连续驾车超过4个小时及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超过8个小时的驾驶人,一律应强制休息。三是科学膳食。在开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食用牛奶、香蕉、莴笋、肥肉等,此类食物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或引起明显嗜睡乏力,具有催眠作用。多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等,以及大白菜、巧克力、苹果、海带、黄豆、土豆等,这些食物中含有钾、咖啡因、碱性物质、维生素,具有消除疲劳、保持清醒的功能。四是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应打开车窗保持空气流通,刺激人体神经,这是驱逐“春困”最简单的方法。另外,在开车过程中,驾驶员还可以嚼嚼口香糖、听强劲音乐,配备清凉油、风油精以及充足的开水,不失时机地做扭脖子、抖肩膀等动作提神。
线索提供: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