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10年来,全市新闻战线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市新闻战线组织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周口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把握大局,提高引导能力。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营造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主流舆论。把舆论导向引导寓于丰富生动的新闻宣传之中,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及时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传达到基层。
围绕中心,形成舆论强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时政宣传、经济宣传、社会宣传等方面,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为周口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多年来,市委宣传部每季度制订下发宣传报道重点进行安排部署。特别是2006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三大转变”,推进“两大建设”,实现周口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市主要新闻媒体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和历史任务,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辟了专栏、专题,及时报道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市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充分宣传全市干部群众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快“三大转变”、推进“两大建设”,加快实现周口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风貌。坚持“小规模、高规格、大影响”的原则,做好大型节会活动的宣传报道,着力打好“羲皇故都”、“姓氏之根”、“道家之源”、“杂技之乡”四张文化牌,提升周口知名度。为配合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等高规格文化盛事的举办,市委宣传部精心邀请、组织全国众多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节会过后,不少媒体记者仍不断慕名来周采访报道。
强力推介,提升影响力。根据市委提出的“上大报、大台,攻头版、头条”的要求,我市大力推行新闻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市直新闻单位和各县市区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的督促力度,大力宣传周口、推介周口。尤其是近年来,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周口的力度不断加大,形成“连续不断、时有亮点”的良好局面。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重点稿件,对周口经济社会中的特色和亮点给予重点宣传报道,树立了周口良好外部形象。2009年共在中央级主要媒体发稿223篇(条),在省级主要媒体发稿1900多篇(条),其中河南日报头版头题10个。加强策划,不断推出先进人物典型,树立周口人良好形象。10年来,我市培育出一大批各类英雄模范人物,洪战辉、王文田、谢凤运、陈海宏、李灵等等,被誉为“周口英模群体现象”。“周口英模群体”已成为周口的一张新“名片”。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文化外宣效果突出。2002年在奥地利和德国国家电视台播出专题片《老子和中国文化》,2005年组织中央电视台4套、河南电视台国际部联合摄制并播出大型电视专题片《走遍中国·周口》,2006年与河南卫视国际部合作拍摄了记录片《淮阳泥泥狗》,在韩国、日本等国电视台播出。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欧洲时报》、《世界日报》等媒体组织刊发了《把厚重周口打造成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强市》、《伏羲胜地 老子故里 开放的周口欢迎您》等推介周口的专版和大批外宣文章,提高了周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外宣精品战略”,精心策划和制作了《周口》、《中国·周口》、《走遍中国·周口》光盘、《中国·周口采访线之文化·农业·工业》折页等各类外宣品。
锤炼队伍,增强战斗力。建市1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周口市新闻宣传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新闻从业人员已发展到两千多人。我市新闻宣传战线始终把提高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从2003年底开始,市委宣传部积极组织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2009年,我市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推动我市新闻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治理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用评奖和树典型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10年来,市记协举办了6届“周口新闻奖”评选,累计评出好新闻奖作品420篇,生动展示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真实反映全市新闻战线的成果,激励全市新闻工作者努力奋斗。10年来,我市有大批新闻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周口日报获各级各类新闻奖项336件,其中一等奖84件。周口电台、周口电视台共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138件,其中一等奖10件。10年来,我市新闻界涌现一批国家和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形成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