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心灵的侵蚀和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学生迷惘,教师困惑。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个人和自己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个人的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万物都是平等且只有一次,常言说的“人命关天”就充分肯定了人的生命宝贵和地位。人的一生不能单是为了保命,而人生的价值是贵在有德。做人的要义就在于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更为重要。
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为我们如何怎样处理这种关系提供了典范,他在中学毕业的论文中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使自己达到完美。”这就是少年马克思的人生价值观,他终生正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群体成才意识強、自我意识強,但集体观念差、社会道德差,所以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就表现出了注重自我、追求功利、淡化社会责任。我们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现在是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时代,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他人,没有他人为我们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服务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千人千德,万人万心,人们行为准则将相互冲突,会造成社会道德生活普遍失衡的局面。
三、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关注社稷民生和捍卫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生的崇高价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警世话语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薪火相传,延绵不断,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峙,世界已经出现了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更令人担忧: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湖泊缩小干枯、可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环境污染更是严重影响了国民健康。人类如果再继续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最终会遭到大自然无情地惩罚。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更好地生存、繁衍、发展下去。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处理的以上四种关系可概括为:“立身之本,服务社会,国家至上,关心未来”。这四种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