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畅王西志张义德心系太康
本报讯 (记者 刘俊涛)“涡河水长长哟,道情代代唱;凤翔九天六千年,文庙颂华章……百方儿女绘锦绣,跨越发展创辉煌……”12月3日,由太康籍人士王西志、张义德作词,由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李道畅作曲的歌曲《我的家园 我的太康》正式创作完成。
《我的家园 我的太康》讴歌了如今的太康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工业现代化进程蒸蒸日上、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现状,抒发了太康儿女希望家乡更加繁荣富强的心情。
李道畅告诉记者,今年的秋天,是一个令人特别兴奋的金秋。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任务;10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描绘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蓝图。就在这一件件大事、喜事相连的日子里,他和太康人士、老朋友王西志、张义德交谈过程中,听到二位提起家乡的创新发展,尤其说到银城太康的发展激动不已、如数家珍。王西志、张义德神采飞扬的介绍,把李道畅的思绪拉到那片给予他许多滋养、带给他许多感动的涡河之滨。
“我常说自己是半个太康人。”李道畅说,自1970年入伍,当兵19年时间大多服役于周口军分区。由于从事军营宣传文化工作,他有了几十次到太康采访写作“铁姑娘民兵班”、报道民兵排长陈君祥、创作道情小戏《军容》的阅历。1982年,他和马艺耘用太康道情音乐的元素创作的、赞颂刘少奇同志的男女声二重唱《歌唱咱中原石榴花》,曾经荣获“全国广播新歌评奖金奖”;1990年,组织带队的道情小戏《富裕之后》荣获全国小戏创作金奖……所有这些,都源于那片人杰地灵的热土,源于太康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太康这片热土对我的恩惠我没齿难忘”。
当了解到近期太康县委、县政府将要开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会议,共商新的形势下太康县三化建设协调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贡献的大计时,三个人激情满怀,设想要创作一首“我的家园,我的太康”这样的歌,以鼓舞士气,祝福明天。最终《我的家园 我的太康》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