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变脸”是否该提前听取民意?商业化的结果,到底是 “多赢”还是对公众利益的侵犯?面对公共资源是否能进行商业化,广大市民议论纷纷,众网友也是质疑声一片。
市民马先生认为,公共设施就应该突出公益性,不应该让非公益的内容占据这些公共设施,太商业化了就会让果皮箱、出租车招呼站牌等迷失了自己的“本职”。 而网友“关注周口”则称,从发布现状可以看出,广告公司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相关职能部门把公共资源任意交由第三方操作,又不加强监管,到底是管理的漏洞、疏忽还是为了个人私利?网友“姚志宏”更是感叹道:“唯利是图将公共资源寻租变现,消费的是城市的品牌、口碑、良心。”
记者觉得,公共设施商业化其实并非不可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设施逐步实现商业化、市场化的现象早晚都会出现,关键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必须管理好,要照顾到各方面利益。如何面对、引导、管理,真正取得“多赢”的局面,如何让这些公共设施在承载户外广告“副业”的同时,还能突出应有的公益性,更好地服务群众,不仅是对商家的挑战,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种考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李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