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永团 高洪驰 通讯员 贾明军)高墙内洁净明亮,监管民警士气高昂,办公室内井然有序,管理创新正气弘扬。近日,记者走进鹿邑县看守所,看到的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听到的是在押人员对管教民警的赞扬。这一切是怎样做到的呢?“创新管理模式,给民警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做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看守所所长魏征的一席话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团。
2012年以来,鹿邑县看守所扎实推进监管工作,在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勤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在押人员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制度,完善视频教育、风险评估分析等各项规章制度,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安全的管理模式,圆满完成了各项公安监管工作任务。
科学改革勤务模式。鹿邑县看守所所长魏征说,以前的监管值班中,该所实行的是“大轮班”,执勤民警要连续值班24小时,由于精力不足,值班民警疲惫应付,工作中往往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去年以来,他们大胆改革勤务管理模式,取消民警“大轮班”,实行巡控民警“四班三运转”值班制度,即白天由管教民警深入各监室进行日常管理,夜晚两班民警轮流值班进行不间断巡视,其他人员轮休,并随时待命应对突发事件。“实行‘四班三运转’后,我们得到了充分休息,值班时精力更充沛,也消除了疲惫应付现象。”管教民警张永亮告诉记者。
在改革勤务模式的基础上,鹿邑县看守所建立并完善了在押人员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制度。他们在内监区设立了在押人员心理咨询室,由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坐诊,建立咨询档案,根据情况制定心理咨询方案,完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等五个量表,定期对重点人员、新入所人员和特殊案情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安全风险。据了解,2012年,在押人员丁某因涉嫌抢劫被羁押到鹿邑县看守所,入所后,丁某沉默寡言,经常胡思乱想,不服管理,桀骜不驯,并吞服异物企图自杀。心理咨询师、管教民警张永亮经过与丁某谈心,了解到丁某父母离异后他跟随奶奶生活,入狱后担心女朋友与他分手,感到前途渺茫,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张永亮根据丁某的心理状况,及时对丁某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开始新生活的勇气。通过心理干预,丁某消除了自暴自弃念头,摆脱了心理阴影,放下了思想包袱,并表示一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遵守监规,做一名文明在押人员。一年多来,鹿邑县看守所已经成功对10余名压力过重、情绪不稳的在押人员实施了心理干预,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促进了监区监管安全系数的提高。
勤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对在押人员的心理干预,也有效提高了在押人员检举揭发其他犯罪的积极性。目前,通过在押人员的检举揭发,鹿邑县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破获刑事案件15起。
鹿邑县看守所所长魏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所内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勤务模式的改革创新,搞好深挖犯罪工作,力争把鹿邑县看守所打造成一级看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