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沈丘新闻
 
 
 
2015年5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松涛:把民心聚在致富路上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迟驰

  

  火红的五月,洪山镇孟店桥村5000亩麦田里,青青的麦穗层层叠叠,如波澜起伏,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俺村养殖业从无到有,现在发展到100多户,解决了部分村民致富无门问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提高了。”在孟店桥村,当了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松涛谈起该村养殖业的发展滔滔不绝。

  该村7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3600多口人。2006年以前,“村大人多”的孟店桥村“两委”班子闹不团结,群众上访不断,干群关系紧张,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村。

  “村官不好当,我这么年轻能不能当好,心里还真没有底。”他说。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松涛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李松涛多方奔走,考察适合孟店桥村的发展项目;他挨门挨户走访村民,了解群众的想法;他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争取获得资金支持。

  “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无偿提供养殖户,并负责技术指导、对外销售、市场信息。”李松涛说,2012年,该村成立宏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他兼任理事长。

  发展有思路,群众信干部。2013年,政府小额贴息贷款80万元的项目落户该村,每个养殖户5万元,首先发展14户从事养殖业。当年,从山东引进的小尾寒羊赶进了孟店桥村各个养殖场,每户300只左右。

  “干部操心不操心,群众的眼最真。”李松涛说,党的干部服务群众,为群众办事,群众心里像明镜似的。

  2013年,养殖项目发展顺利的孟店桥村村民尝到了甜头,作为“领头羊”的李松涛也看到了希望。这一年,县科技扶贫项目落户该村,由合作社统一供种,每个养殖户4只母羊,一年后母羊收回,羔羊归养殖户,农户不花一分钱,免费享受这个惠民政策。

  “对这个项目,村里优先想到的就是困难户,所有的养殖户中,困难户占三成以上。”李松涛说。该村村民毕友文的妻子去世早,自个儿拉扯两个孩子,孩子们也争气,都在上大学,就是家庭经济拮据。

  “俺搞养殖没本钱,合作社免费提供母羊,一年一只羊赚600多块,一年养几十只羊,也能供得起孩子上大学了。”村民毕友文说。

  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小麦、玉米秸秆的巨大需求,也改变了孟店桥村处理秸秆的习惯。

  “每个养殖户收集的秸秆都不够用,更不会焚烧秸秆了。”李松涛说。在几个大的养殖场准备的储藏发酵池,我们看到,每个储藏发酵池有几百立方米,能容下五百亩小麦、玉米秸秆。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这话一点不假。在孟店桥村,养殖场建起来了,水泥路修好了,村里路灯亮起来了,自来水通了,人心顺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多做些实事儿,多办些好事儿,多解决些难事儿,就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李松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民生·专题
   第04版:沈丘新闻
   第05版:川汇新闻
   第06版:教育视界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加快招商项目落地速度
打好创建攻坚战 确保实现创建目标
老城镇
图片新闻
廉政戏剧《大明朱元璋》在沈丘演出
图片新闻
李松涛:把民心聚在致富路上
留福镇
县直高中举办十八岁“成人礼”
县领导会见全国劳模和市劳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