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乡愁
开栏的话
乡愁是老家屋顶上那一缕炊烟,她代表着人们眷恋故土的永恒情感;乡愁是故园的蓝天白云和母亲的声声呼唤,她是沉淀在心灵深处不可替代的挚爱与留恋。
周口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曾创造过彪炳人类历史的灿烂文明,更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地。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那些千百年来积淀的精神记忆也正在失去现实的依托,越发变得飘渺而虚幻。今天,周口作为文化大市,在向文化强市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回望、寻找那渐行渐远的精神家园,使我们的文化血脉绵延不断,使我们的乡愁有憩息安放之处。本报自即日起开辟“品味乡愁”专栏,让我们一起感受那岁月深处的温暖。敬请关注,欢迎赐稿。
王天瑞
也许,它们有欢乐的童年、蓬勃的青年、显赫的壮年,而今走进了暮年,在这里退休了、歇息了。不过,这39052扇石磨仍然发挥着余热,令人惊奇地站成一片风景。
这里是豫东,这里是平原,这里是“中原民俗园”。这个园区占地30亩,是人民解放军的贺恒德将军率领全家人筹资数百万元,在乡亲们的支持下,耗时三年建成的。尤其这收尽河南、安徽散落民间的39052扇石磨,怎能不令人震撼!本来,这里没有石,因了它们,这里有了石,有了石的曲径、石的围墙、石的牌坊、石的广场。本来,这里没有山,因了它们,这里有了山——石磨山,有了山的巍峨、山的高耸、山的壮观。石磨山是天下石磨的第一“山”,被世界吉尼斯记录载入史册。
石磨,在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里,已经呼噜呼噜转了几千年。过去,石磨是富裕人家的象征,也是富裕人家趾高气扬的资本。贫苦人家是买不起石磨的,假设有了石磨,连住屋都没有,把它放置何处呢!要想磨面,就得低声下气地到富裕人家去借磨。人家说磨闲了,就赶紧磨面,人家说磨不闲,就无奈地等着。很多贫苦人家煮粮籽吃的日子,司空见惯。云散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石磨才真正转到贫苦人家的生活里。新中国成立后,农民有了吃、有了穿、有了住,就想着任省吃俭用,也要买盘石磨。很快,村子里大多数人家有了属于自己的石磨。
站在“中原民俗园”里,我们望着39052扇石磨,几位年轻人问我,面粉是怎样磨出来的?我说,很不容易呀!首先要在磨房里垒个方台,在方台上放个圆圆大大的木板当磨盘,再在磨盘上放上石磨,这就是一盘磨了。石磨分上下两扇,两扇的磨芯都锻有磨槽。上扇有两个磨眼,中心有个磨脐儿。下扇中心有个磨轴,正好与上扇的磨脐对起来,石磨就能转动了。石磨的下扇是固定的,石磨的上扇是转动的。在上扇的磨沿上凿有两个对称的孔,叫磨鼻儿。在两个磨鼻儿里穿上绳索,用绳索固定住一根又粗又长又结实的磨棍。在磨棍的外头挂副驴套,最后套上毛驴。毛驴在主人的催赶下,就顺着圆圆的磨道向前走。在农村,用牲口拉磨,多是用毛驴,很少用牛,因为磨房小,磨道窄,牛的体格大,转不下,再就是牛的速度太慢。当毛驴走累的时候,也想停下歇一会儿,可主人不允许,就挥起鞭子或棍子再催赶,毛驴只好拉着沉重的石磨继续走。那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头的路啊!粮食是倒在磨顶的,随着磨的转动,粮食就顺着磨眼往下流,先流到磨芯里,又流到磨槽里,再流到磨盘上。这时,粮食就被磨碎了,就变成粗粉了。
几位年轻人又问我,这面粉就算磨成了吗?我说,早着哩。磨面时,还要在磨房里支个大簸箩,用来箩面。簸箩是用剥皮荆条编成的,里面再放个箩面床,把磨盘上的粗粉倒进面箩里,来回箩,漏下的是面粉,剩下的是麸子,然后把麸子倒在磨顶,再磨第二遍。这样磨过四五遍,粮食全磨成了面粉,仅剩下很少一点麸子皮。面箩分三种,粗箩、细箩、二细箩,可根据不同的粮食和需要,用不同的箩,箩出粗面、细面、二细面。磨房里,毛驴踏踏走,石磨呼噜呼噜转,面箩咣当咣当响,像战斗一样,紧紧张张。要磨30斤粮食,大约需要3个小时。
哎哟,吃上面粉这么不容易呀!几位年轻人瞪大了眼睛。我说,更不容易的还是人推磨。那些年,大跃进,发高烧,天灾人祸一齐来,人们吃粮都困难,哪还有草料喂牲口。驴死了,牛死了,石磨也哑巴不转了。人们只好吃草根,吃树皮。后来,形势略有好转,地里也产了粮,虽然粮食很少,但也要磨成面粉再吃啊,于是,推磨的时代开始了。要推动一盘磨,至少二三人,或三四人,全家七八岁的小娃娃、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必须齐上阵,一个蛤蟆四两力嘛!那些年,正晌要在生产队干活,推磨只能披星戴月趁中午。中午时间短,有时刚推上几圈,上工铃响了,只好扔下磨棍赶紧走。夜里困得很,有时推着推着磨棍掉了,有时推着推着碰墙上了,有时推着推着头晕眼花摔倒了,一套磨往往要推两三天,但磨出的面粉也快吃完了,还要赶紧准备再推下一套磨。磨房天地小,磨道日月长,苦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哩?
年轻人唏嘘不止!我告诉他们,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人间的时候,一个村里都有几户人家购置了小钢磨,磨100斤粮食,仅用半个小时,才2块钱,多合算啊!于是人们就纷纷扒掉石磨,把它掀到院子的角落里。几位年轻人听着听着,不住地点头不住地笑。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超越,那用了几千年的石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冷落、被遗弃、被遗忘,逐渐让人们感到陌生和遥远。
我们站在“中原民俗园”里,望着39052扇石磨,在为时代进步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为对时代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石磨升起无限赞叹和丝丝怀念。
我们听到,石磨仍在呼噜呼噜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