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张爱萍奉命到豫东一带领导统战工作,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他以鹿邑为基地开展工作,公开身份为魏凤楼部参谋长,党内职务为中共豫皖边区工委书记。
张爱萍帮助魏凤楼整顿部队,改造政权。首先在魏部成立参谋处,亲自担任参谋长,继而建立政治部。营以上建立党组织,基层各区和联保也有党内派去的同志开展工作。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当时的县政府和部队在政治、思想、组织上有了明确方向,鹿邑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开展起来。
1938年12月,为了培养抗日干部,他力主成立鹿邑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干训班设在鹿邑书院,男女兼收。张爱萍亲自讲课,组织学员参加各种军事训练,和学员在干训班同吃同住。张爱萍在干训班讲授的“游击战术”课,以各种战例和图解讲解游击战争克敌制胜的特点,讲述毛泽东《论持久战》、《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等重要著作,鼓励大家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张爱萍注重青年学员的政治进步,在干训班组织先锋队,发展党组织。他组织农村工作队,先后深入观堂、汲水一带,宣传贯彻《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干训班共举办两期,培养学员400余人,为我党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为我军输送了一批抗日骨干力量。
1938年11月14日,鹿邑县城第二次沦陷,日军抢掠后,留下一个伪军中队守城。第二天夜里,天降大雪,张爱萍带领部队,让战士们反穿大衣,从东南城角翻越城墙,神不知鬼不觉摸进城里,俘虏了伪军岗哨,消灭了伪军,一举收复了县城。1939年4月,日伪军千余人,第三次侵占鹿邑县城。张爱萍在云楼组织新四军游击队留守处有计划地转移,魏凤楼则率部同日伪军展开激烈巷战。当满载新四军留守处枪支、弹药、粮食的20多辆牛车和留守处人员撤离后,张爱萍迅速带领部队100余人赶往西关阻击日军,支援魏凤楼部。激战1个多小时,魏部安全撤出县城,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张爱萍率部队撤出县城。
这天傍晚,张爱萍随部队来到王皮溜西南宫店附近时,遭到当地“红枪会”的伏击,不幸头部受伤。原来,这支“红枪会”力量是受到国民党的唆使。张爱萍看到“红枪会”里多是受蒙蔽的群众,即命令不准开枪,不准和群众发生冲突。经过与“红枪会”会首交涉,对其晓以民族大义,并对会众进行教育,他们把抢去的东西全部送回,并向我军道歉。
1939年7月,张爱萍离开了鹿邑。他在鹿邑工作虽然不到一年时间,但和鹿邑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加强魏凤楼部力量、指导豫东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记者 吴继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