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口文化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康县:1927年设立图书馆
周口图书馆溯源

  开栏的话

  周口,文化厚重之地。千百年来,境内的书院、图书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周口的文明大厦奠定了基石。从古代的书院,到近现代的图书馆,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精髓。近年来,周口市图书馆馆长李佳多方收集整理我市各县市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研究近代以来周口境内图书馆设立、生存、功用等情况。为了挖掘文化底蕴,传承文化脉络,本报《周口文化》特开设《周口图书馆溯源》,刊发相关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李 佳

  阅读1991年的《太康县志》便可知道,这里的社会教育兴起较早。至迟在1919年,就在城乡设置“揭报处”(阅报栏),由设于县城东大街(常平仓院)的通俗教育讲演所负责管理。不过,若想明晰旧时太康县公共图书馆的缘起和流变,还得细细地梳理已经觅得的零星史料。

  有一份1934年的《视察太康教育总报告》,内称:“民国十六年(1927年),有社会教育讲演之设。第一第二图书馆,亦相继成立。”

  对照其他旧时文献,可以获知:这里的“第一图书馆”原名“中山图书馆”,当为1927年成立;“第二图书馆”原为“平民图书馆”是为1928年创设。其间,太康县政府遵奉河南省政府的饬令,又将城隍庙旧址改为中山公园。自1928年夏斥资动工,至1929年春修葺完竣。内有亭台阁榭、花圃林园、纪念碑、烈士祠、游艺室、陈列室、礼堂及体育场,还专门辟有阅览室和图书馆。

  1929年下半年或1930年初省督学祁晋卿前来视察,对太康县的这两所图书馆都有清楚的记录。

  关于“中山图书馆”,祁晋卿写道:“以文昌宫改建,馆址敷用,布置亦颇整洁”,“现有新旧书籍二百四十余种,旧籍多残缺不全,新籍亦不敷用”,“订有万有文库一部,尚未运到”;“主任李昌龄尚属勤于职务,每日到馆阅览人数,亦不甚少”。从字面意思推断,这所图书馆馆舍比较宽敞(共22间),管理者很努力,读者也多。唯独藏书较少,但已经订购了一部适于民众阅读的大型丛书(万有文库)。

  关于“平民图书馆”,祁晋卿记道:“设于老冢集”,“地当要冲”,“居近学校”,藏书“以宣传品及各种小册子之类居多”,“每日前往阅览者尚不乏人”。他提议,“应陆续添购新籍,以增阅者兴趣”。意思也很明朗,所处的位置不错,也受读者欢迎,只是新书不多。

  省督学视察之后,这两所图书馆是否增加了藏书,情况不详。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在1931年,“设于老冢集”的“平民图书馆”已经正式改名为“第二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已经改制为民众教育馆的图书部,对外则称为:“第一图书馆”。像这样一个机关两个称谓(或者几个称谓)的做法,颇能忽悠上峰。1931年10月至1932年元月,省教育厅组织全省范围的视察,太康县竟受到“社会教育机关设立较多”的夸赞。

  这类虚夸也反映在1931年的河南全省县级图书馆情况汇总表上,太康县的名下就赫然记有两所图书馆。当然破绽显然,经费栏内只有180元。明眼人一望即知,如此经费数额,连维系一所图书馆都勉为其难。1932年的一份《太康县教育视察报告》就披露,“第二图书馆”的年经费就是180元,“第一图书馆”的经费已经归入民众教育馆,而不再单列。

  1931年,太康县民众教育馆的经费为1960元,1932年增至2480元,首任馆长杨承桐。起初设总务、图书、出版、游艺、展览五部,后又增设推广、讲演二部。1932年,图书部有“图书杂志共七百一十七种”,“新闻纸大小共十三种”,“最近出版之新书,亦有采购”,还有一部分儿童读物,“颇便阅览。”“每日到馆阅读者及各部参观人数,平均约六十余人”。至1934年,图书部管理员除“管理图书登记”还“隔三日写壁报二十张,粘贴通衢,俾民众得悉国内外重要消息”。后来,民众教育馆还配置了人力巡回文库车,“带各种通俗读物和挂图,每月下乡一次”。

  1991年的《太康县志》记有1931年建立民众教育馆的条目,说“地址在原文昌阁”,但没有陈述这里曾为“中山图书馆”馆址。还是1934年的《视察太康县教育总报告》讲得清白:“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众教育馆“假教育局前街中山图书馆旧址改建”。

  至于由“平民图书馆”易名的“第二图书馆”,1932年的情况是:“馆址在老冢集”,“阅览室三间”,“内置桌凳尚称清洁”,“图书报章,均系陈旧”;1934年的情形是“馆址设在四权村”,“计有节籍八十七种,二百三十九册”,“每日阅览人数二十余人。”为此,省督学提议应“每年划定经费,专为发展该馆事业之用”,“订报纸杂志及儿童读物,以广阅览”;同时也提出“各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亦宜按照地方情形,酌量筹设”。

  1932年前后,太康县还设有24处“民众阅报处”。县城2处(分别附设于民众教育馆和讲演所),区镇22处,“均为揭示贴牌”。

  1938年6月6日,太康沦陷。在日伪统治时期,县城和区镇曾建有8处新民阅书报处。1945年9月,国民党县政府恢复民众教育馆。一年后,县城二次解放时告终。

  初步推论:新中国成立前,太康县依次设立中山图书馆和平民图书馆。前者在县城,后改为民众教育馆;后者在城郊,存在时间较长。(作者为周口市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时评·理论
   第05版:邮储特刊
   第06版:周口文化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谢灵运的坎坷生涯
冬至节的民俗文化
远去的大鼓书
太康县:1927年设立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