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口文化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去的大鼓书

  付红旗

  一天,路过街头,见一老人边敲鼓边说唱,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那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乡下,农闲时节,村里便会有来自他乡的说书艺人。多为一人,带着简单的行李,一面大鼓和一副鼓架。还有两块狭长的木板,厚厚的,光滑而又平整,叫什么名字已记不清了,作用是拿在一只手里,前后摇动使其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用来伴奏,也算是一种乐器吧。这些都是每一位乡下说书艺人的必备物件。

  那时的乡下,还没有通电,农民的生活也不是很富裕,更别说什么电视、手机了。所以,乡下的娱乐活动很少,放电影、唱大戏较少见,说书便是较常见的一种娱乐活动了。因为在乡下说书时采用一边敲大鼓、用木板伴奏,一边说唱的形式,所以乡下人便形象地称之为“大鼓书”。

  大鼓书都在晚上进行,晚饭时分,唱大鼓书的便在村子中间的一块空地上支起鼓架,摆好大鼓,右手执鼓槌,左手握木板,一边敲大鼓,一边前后摇动两块木板。那颇有节奏感的铿锵有力的鼓声、清脆响亮的木板声便传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听到这些声响,首先跑来的是快乐的孩子们,欢呼着聚在一起,围坐在唱大鼓书的前面,期待着听到精彩的故事。由于这个时候大人们还在家收拾东西,出来的不多,唱大鼓书的便应孩子们的要求先说唱一段小故事,故事很短,但很完整、精彩,被称之为“戏帽”,孩子们都很喜欢听。当“戏帽”差不多快结束的时候,大人们也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这时,大鼓书便正式开始了。说唱的内容多为古代传奇故事,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故事都较长,一个晚上唱不完,需连续几个晚上,很吸引人。每天晚上只要鼓声一响,人们便出来了,有的人还端着碗,一边吃一边听,听到精彩处,连饭都忘了吃。如果碰到其他缘故,唱大鼓书的没有唱完便提前走了,人们还会为没听到故事的结尾而耿耿于怀呢。

  在唱大鼓书期间,有的说书艺人由于离家较远,就住在村子的一户人家里,吃的是百家饭。因为唱大鼓书是他们的一种谋生手段,索要报酬便是理所应当的了。一般情况下是大鼓书结束前,说书艺人在白天逐户收取报酬,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还不怎么富裕,因此给说书人的报酬多为小麦、玉米等粮食,说书人也能满载而归。

  大鼓书在一个村子里停留的时间也不长,少则三两天,多则四五天,常常是不等人们听尽兴便又转移到别的村子里了。有时,在静静的夜晚,只要一听到从远处村庄隐约传来的鼓声,心里便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向往。

  后来,随着乡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活动的丰富,这种大鼓书在乡下便越来越少了,直至完全消失。现在也只是偶尔在城里见到一个老人用大鼓书这种形式来乞讨,让人感伤不已。但当年大鼓书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大鼓书的温馨场面,却永远地留在每一个听着大鼓书长大的人心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时评·理论
   第05版:邮储特刊
   第06版:周口文化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谢灵运的坎坷生涯
冬至节的民俗文化
远去的大鼓书
太康县:1927年设立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