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返乡创办的服帽公司出口创汇名列全市前茅。
他,生产的帽子原创品牌直接在世界帽饰文化发达国家零售。
他,使帽子行业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转变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就是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书景。
一个晴朗的春日,记者走进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走进这片充满着创业激情的基地,零距离感受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对这位大胆探索和锐意进取的掌舵人有了初步了解。
是苦难沸腾了他的人生
唐书景出生在淮阳县刘振屯乡唐楼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唐书景弟妹三人,他是家中长子。少年时代,生活是清贫的,一家几口的生活用度就指望做教师的父亲那点微薄工资和几亩薄田。
幼时清苦的生活铸就了唐书景不怕吃苦、渴求成功的性格。在东莞鞋厂打工时他格外勤奋好学,白天认真工作,晚上熬夜补充知识,把同伴们工余玩乐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一晃两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因悟性好、勤思考,唐书景从鞋厂2000多名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台资企业经理助理。
是奋斗燃烧起他的青春
20世纪90年代初,在南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的激荡下,年轻的唐书景像一个刚出笼的小鸟,敏锐地留意着周围的变化和机遇,时刻思考和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介绍未来十年最赚钱职业的文章,它们是:外语翻译、会计等。这篇文章让他心里豁然开朗。随着工厂海外贸易的扩大,唐书景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日语,这让他在挑灯夜读、学习日语的同时,也捕捉到了改变自己未来的重要机遇。
1996年,唐书景辞去鞋厂的工作,来到黑龙江鸡西天立日本语学校,进行了全封闭式的日文学习,并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97年,他重新回到广东,开始了他的日语翻译工作,踏上了更高的人生征程。
从事翻译工作给唐书景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得到了大量机会,可以和日本管理层直接沟通和学习。正是在这段过程中,唐书景被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所折服。他暗暗下定决心,不能一辈子给人打工,要深入学习,为我所用。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不断地跳槽,先后在台资鞋厂、台资电子厂、日资电子厂、台资帽子厂、港资帽子厂等企业工作,由于他细观察、善思考,唐书景每到一家企业都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上级主管的认可,在几家企业都曾任职总经理助理。到2000年,他的年薪也已经达到了10多万元。
七年翻译工作,2000多个日子,虽然唐书景没有和同龄人一样在校园里求学,但在企业和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他积累的经验和经受的磨练,却远非同龄人能比拟。除了日语越来越地道,他的眼界和理念,也日益开阔和成熟。
是格局支撑大他的事业
2004年,28岁的唐书景毅然辞去年薪15万元的总经理助理职务,开始独立创业之路。在公司选址上,唐书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此时的“生产之都”珠三角是台资、港资、日资等的委托加工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成本、外汇汇率的激烈变动,竞争优势渐渐褪去,开始进入衰退期。而长三角正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国营企业深入改制的时期,藏富于民的政策优势,让唐书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来到位于长三角的江苏张家港,成立了瑞能纺织品有限公司,从事帽子国际贸易,为诸多国际品牌提供服务,如ARMANI、 DISNEY、NEWBALANCE、ONVERSE、FILA、TOMMY HILFIGER等。凭借着在外资企业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对国际帽子市场的认知和把握,至2009年,借着“中国制造”黄金十年的东风,唐书景带领企业成功完成了第一个5年的积累。
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一个人心究竟有多大取决于他的格局。面对成功,唐书景并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居安思危,怀着一颗不甘于现状的心,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带领企业突破瓶颈,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公司有个客户,是亚洲最大的帽子品牌商,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合作过程中,唐书景深深地被其品牌运作模式所吸引,被其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所震撼。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2007年开始,瑞能公司开始自主品牌运营,随后创立了图伦THULUNG、顶范CAPFANS等系列自有品牌,在国内市场开始了品牌运营的探索之路。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勇于尝试的精神,瑞能成立了帽子设计部门,并在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其中顶范CAPFANS品牌已在昆明、北京、天津等地开设多家品牌专卖店。电子商务方面,也建立了国内帽子行业最早的垂直B2C电商平台“帽儿胡同”,同时入驻了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瑞能原创品牌的出现,为国内帽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一季又一季的惊喜。
是故乡牵动他的赤子心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瑞能公司急需自己的生产工厂,为贸易和品牌运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在这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家乡的创业环境不断在优化,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在国家的产业梯度转移战略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针对劳动力密集型的低产能企业,在进行“腾笼换鸟”,政府部门希望被换出来的劳动力密集产业向西转移,而中原地区是产业西移的第一站。同时,当经过多年打拼之后,唐书景年少离乡打工时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地浮上心头,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的冲动和渴望。
2011年,唐书景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回到家乡淮阳成立了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公司坐落于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厂房面积7200平方米,拥有各类生产设备800台套,主要生产缝制帽,年生产能力800万顶。公司连续多年获得政府授予的年度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外贸进出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出口创汇名列周口市前茅。随后又成立了瑞信纺织品有限公司、淮阳顶一工艺品有限公司。2015年,“瑞能”跟义乌忠杰合作在鹿邑县成立河南顶尚帽业有限公司,当年建成投产,成为鹿邑当地标杆企业。
扎根制造业,坚持在家乡做实业,这一点唐书景从未动摇过,并且着眼长远,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资源,不断加大帽子制造相关产业的资源整合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淮阳创办工厂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帽子行业的配套产业尚不完善。为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唐书景进行了资源整合,从长三角引进了优质配套加工企业的生产线及技术人员,包括绣花、印花、洗标、纸箱加工等,建立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唐书景的愿景,是在家乡打造一个多元化、集群化、规模化的帽子综合基地,能够为帽子采购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2016年,“瑞能”又增加投资,在淮阳扩建草帽、毡帽以及各种缝制帽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年生产能力3000万顶,解决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唐书景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反哺淮阳,拼搏多年,仍不忘初心。采访中,唐书景告诉记者,“瑞能”要立志做国内帽子行业首家上市的企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瑞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更强、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