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市委书记刘继标指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在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市长丁福浩同样强调:“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替负责者负责。”
“为担当者担当、替负责者负责”,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领导干部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干部要敢负责有担当,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但在现实中,担当和负责的精神,在一些人身上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当前,我市干部队伍中,之所以会存在“懒政怠政”“中梗阻”“假作为”“虚作为”等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为官不易,干事容易出事、不干事就不会出事。这种思维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习惯于“当天和尚撞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不为”心理是不敢担当、不敢负责的体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时代主流不符,与百姓期待相悖。如果任由这种消极心态存在,对人民毫无益处,对事业贻害不小。不可否认,做工作,尤其是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优秀的干部就要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作贡献。
刘继标书记和丁福浩市长反复强调,要“为担当者担当、替负责者负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目的正是为了解决担当者和负责者的后顾之忧,真正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生态环境,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周口正处在跨越发展的紧要关头,特别需要一大批冲锋陷阵、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实干家,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敢啃“硬骨头”、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也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为担当者担当、替负责者负责”的浓厚氛围,让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精神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