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投资而不是开支。这句话实实在在如烙印般铭刻在太康大地上。
太康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教育 “情有独钟”,使得太康县盛开出别样的教育之花。
近年来,太康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方针,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加强管理为手段,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要素,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奖励资助为激励,以全面推进教育扶贫为重点,在“富民强县”的蓝图下,让教育显得更加耀眼。近几年,太康县中招、高招成绩连年突破。自2012年以来,累计考入北大、清华学生58人。
“教育自信”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念。追寻“理念更新、资源更优、师资更强、质量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教育梦,建设太康一流的崇教尚学之县、普教惠学之地、善教乐学之区,是太康教育的宏伟蓝图。由分散向集中、由巩固向提高、由普及向优质转变。太康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该县“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结果,是该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结果。
县委、县政府真重视
太康县委、县政府高举“富民强县”的旗帜,科学发展经济,大力兴办教育,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教育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帮助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围绕钱从哪里来、学校怎么建、教师怎么招、质量怎么提、品牌怎么创等方面研究部署教育工作。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肖蕾对教育工作更是亲历亲为,经常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各个学校调研,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对全县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分析、研判教育现状,提出推进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发展战略,制订具体措施。县发改、财政、人社、编制、规划等有关部门,对教育发展给予了全力的配合与支持,在经费投入、项目建设、土地审批、规费减免、教师招聘以及大型考试等方面全力支持。每年召开高考总结表彰大会,县四个班子领导、各乡镇镇长及优秀学生家长全部参加。大力表彰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兑现高考奖励,不但给予嘉奖,还为高考功臣记功。近年来,县政府颁发嘉奖令,为个人记三等功5人次,为一高记集体三等功1次。县财政累计转入助学资金406万元,形成了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政策上,该县先后两次提出了太康教育三年攻坚计划,以创造太康教育辉煌为主题和目标,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坚持大力度、大动作、大项目,改善教育办学条件,通过政府主导、科学统筹、协调发展,在学校建设、教育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为太康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重教育、强发展的人文环境。
强化基础真投入
太康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以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装备等项目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扩建、改建校舍,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采取政府投资、学校挖潜、社会引资等措施,多措并举发展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两年间,累计投入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食堂建设等资金近2亿元,中小学校舍、办学条件均得到极大改善。高中教育,两年间累计投入资金7169.4万元,改扩建学校校舍,新建了餐厅、整修了操场、添置了餐桌餐凳等基础设施。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为高中学校配备电教设备、实验室、仪器室等装备,均达到或超过了部颁一类标准,图书阅览条件得到了改善,全县高中办学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示、仪器、体育器材、现代教育远程设备等建设方面得到极大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同时,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为补充,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太康县在保证公办教育质量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民办教育。太康县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已成为太康高中教育的有益补充,尤其在初中教育上,其成绩位居全县前列。目前,太康籍知名企业家许家印又投资5亿多元,捐建容纳1万学生的新太康一高和容纳3000学生的家印初中,加印中学今年秋季已投入使用。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