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陈军强/文
朱 鸿/图
2002年12月26日,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打破了周口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此后,我市迎来高速公路建设的高峰期。2003年,大广、商周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在我市动工;2005年,许亳高速公路兴建。一条条高速公路,如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巨龙,以钢铁混凝土的意志在豫东平原上迅速延伸。它们相互交汇,纺织着周口乃至河南高速公路美好的未来。
漯周界高速公路是国家“7918”高速公路规划网中横向18条高速公路之一“南京——洛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25.1公里,总投资33亿元。它于1999年1月底开工建设,2002年12月26日全线通车运营,西起漯河境内京珠国道主干线,中与大广高速公路交汇,东与安徽省的界(首)阜(阳)蚌(埠)高速公路相连接,直通南京、上海等地。漯周界高速公路是我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黄金通道之一,它使东部沿海港口特大城市群与中西部大中小城市有机地连在一起,加快了我市与华北、华东和西北各地区的人口流通、物产流通和信息流通,大大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大广高速公路周口段工程,是大庆至广州国道主干线在河南境内线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前后投资51.8亿元,它北连开封至通许段,南接平舆至正阳段,全长140.79公里,自北而南,把周口境内的扶沟、西华、太康、淮阳、商水、川汇区、项城7个县市区串接起来。大广高速公路周口段于2003年12月奠基,2006年11月28日通车,为豫东平原乃至中原大地开辟又一条经济腾飞的快速跑道。它与周口境内的南洛高速、商周高速、许毫高速形成一个“卅”形陆路交通骨架,对缓解京珠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完善河南省综合运输网络,提升周口区位优势,促进豫东经济发展,都产生积极而重大的推动作用。
商周高速公路周口段东起周口市太康县张集乡,西止于商水县杨湖村,全长68.75公里,总投资20.98亿元,2003年11月开工,2006年12月15日竣工。这是商丘和周口两市携手共建的一条地方高速公路,东连连霍高速公路,打通了豫东通往胶东半岛的重要通道,西与南洛高速公路相连,汇入京珠高速公路,使整个豫东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得到较大提升。
2005年5月,许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周口段西起周口与许昌两市交界的扶沟县古城乡,东至鹿邑县马铺镇,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扶沟、西华、太康、鹿邑四县,东接东营至香港国家重点公路、大广高速公路,西接京珠国道主干线和日照至南阳国家重点公路,并与沿线诸多国道、省道相连。项目全长125.66公里,总投资39.7亿元,于2007年11月底建成通车。许亳高速公路是一条重要的省际通道,它的开通,使我市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进一步促进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联系与互动。
我市唯一没有高速公路的郸城县,明年将开工建设郸城到淮阳的省一级公路。该项目起点位于郸城县宁平乡,终点位于国道106线;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线全长53.31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该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2010年将建成通车。此项目建设将填补我市无省一级公路的空白,竣工后,郸城到周口车程可缩短近30分钟。
4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使我市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大改善。2007年,国家交通部公布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中,我市被评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目前我市高速公路里程达451公里,约占河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10,居全省第二;百平方公里密度达3.8公里,居全省前三名。从无到有,从空白到领先,高速公路如一条条固体河流,为周口打通了经济腾飞之路。高速公路已将昔日闭塞的周口小城紧紧地捆绑到经济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上。据统计,在南洛高速上,每天的车流量达到1.5万辆,从周口站上下高速的车辆每天有47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