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证明,猴子和类人猿具有道德感和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这说明道德并非人类“专利”,是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而人类的良知则部分程度上由基因决定。
猴子懂“公平”
一系列研究发现,猴子和类人猿可以对公平与否作出判断,在同伴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会表示同情和提供无私帮助。它们似乎有道德感和感恩之心。
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周末召开年度会议。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心理学教授弗兰斯·德瓦尔在会上介绍了他的实验。实验内容为研究猴子和类人猿是否具有“公平”意识。
参与实验的动物要完成一系列简单任务,然后得到食物或情感奖励。奖励种类多样。德瓦尔发现它们具有强烈的公平意识,如果完成同样任务但自己得到的奖赏少于其他同类,它们会强烈“反对”,表现出“生气”或退出游戏。
研究黑猩猩“利他主义”的实验发现,在没有回报的情况下黑猩猩依然愿意提供帮助。德瓦尔说,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卷尾猴也具有这种品质,即“自发性亲社会倾向”,就是说它们愿意与同类分享食物和礼物,不求回报只为付出的快乐。
进化证据明显
相关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可以记住帮助它们的人,并努力回报。
德瓦尔在著作《灵长类动物与哲学家》中说,道德似乎和眼睛、心脏等器官一样,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证据明显。
“并不是说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都是具有道德意识的生物,但足够证据表明,人类道德发展的很多痕迹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德瓦尔说。
关于动物是否能辨别是非遵守道德的争议可以追溯到进化论的鼻祖查尔斯·达尔文。
达尔文认为,生殖繁衍迫使动物形成行为规则,这些规则体现到动物基因中。对人类而言,与生俱来的本性逐渐发展成为是非道德观念。这也与达尔文提出的人类从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观点相符。
人类高度道德观之猜想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5日说,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人类能从众多灵长类动物中脱颖而出,道德观念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有人猜测,或许人类曾经受过某种强烈的进化压力。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道德是气候变化的产物。生活在森林中的原始人类不得不适应充满危险的平原生活。这迫使人类制定规则,集体打猎分配食物。
克里斯托弗·贝姆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人类学系简·古德尔研究中心主任,他说:“为了保证分配公平,打猎群体不得不团结起来对抗最强壮的雄性猎物。”
这一体系下,违反规则的人被杀,他们“不道德”的基因也不再传承,而遵守规则的人通过后代基因一直遗传下来。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