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口/民生
 
 
 
2009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上掉“馅饼” 原来是陷阱
提醒市民谨防9类常见骗局
接到短信后电话响起,对方询问当事人银行卡号 当事人一经查询,银行卡里果真多了“巨款” 过了10分钟,对方又打电话称,奖金已到账,请查询 对方又一次打来电话,要求当事人“交税” ■此类短信诈骗一般采取上述四个步骤 祝贺你在本次抽奖中中了大奖

  □晚报记者  陈永团

  在我们的周围,不时有人遇到这样那样的骗局,搅乱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但近年来,随着骗局的不断“升级”,现实生活中的骗子似乎越来越能忽悠人。日前,记者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信息情报大队获悉,根据我市警方“打击刑事犯罪综合信息系统”分析统计,2007年以来,全市共发生诈骗类案件2173起,依据嫌疑人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特征,记者归纳总结出以下9种类型的骗局,请广大市民擦亮眼睛,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一、看病消灾类诈骗

  案件特征:主要是利用封建迷信诈骗和找神医看病、神算算命诈骗,都以受害人家中有人要得重病,必须消灾为理由,达到诈骗钱财目的。

  嫌疑人两人以上,大多为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外地口音,活动范围为川汇区、项城市、淮阳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等县市区,侵害对象多为年龄40岁以上,且95%以上受害人为女性,每年的年初和年尾为案件高发时间段。从受害人损失情况来看,大部分案件受害人损失有金银首饰,其中,损失最多的一次被骗9万多元,损失最少的一次被骗一口锅。

  案例回放1. 2007年6月5日7时许,项城市的孔某被两男一女告知家中有灾、需拿钱消灾,骗走其现金6万多元和金佛一个,总价值约6.1万元。

  案例回放2. 2008年3月4日9时许,李某在川汇区一菜市场,被两男一女以封建迷信的方式骗走9.2万元。

  案例回放3. 2009年4月1日12时,在川汇区滨河公园发生一起诈骗案,刘某被两男一女以为其女儿消灾为名,骗走现金两万元、白金耳环一对、黄金耳环一对,总价值2.1万元。作案人中一名男子身高175厘米左右,稍胖,皮肤较白,短发,30岁左右,外地口音;另一名男子身高175厘米左右,较瘦,皮肤较黑,短发,30多岁,本地口音;另一名女子身材瘦小,25岁左右,本地口音。

  二、调包银行卡类诈骗

  案件特征:嫌疑人以借银行卡转账为由,趁机调包,盗取卡内现金。另一种形式是在受害人通过自动取款机取款时,转移受害人注意力,调包银行卡。

  案例回放1. 2007年12月19日15时许,于某在川汇区一峰广场前被一辆黑色轿车上下来的一男一女,以借用手机和银行卡转账为由,将其卡上的2278元现金取走,并将其手机和400元现金骗走。

  案例回放2. 吉某报警称:他于2008年5月2日下午,在川汇区七一路一自动取款机取钱后,有人称其钱掉在地上,吉某弯腰拾钱。后吉某发现银行卡被调换,卡内现金被取走8000元。

  三、虚假身份诈骗

  案件特征:嫌疑人通过冒充尼姑、军人、记者等特殊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目的。从2007年至今此类案件共发生25起,其中冒充尼姑身份诈骗案件7起,冒充军人身份诈骗案件11起,冒充记者(办记者证)身份诈骗案件7起。嫌疑人利用尼姑身份诈骗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借水喝或者卖金佛(假的)方式进入受害人家中,以受害人家中有灾需要消灾为由达到诈骗目的。

  案例回放1. 2007年9月18日上午,两女穿着尼姑衣服以化斋的名义来到李某家,称其丈夫在3个月内会有车祸,需要将其丈夫每岁200元的消灾钱包好锁在家中,3天以内不能打开,也不能和任何人说,才能消灾。李某从银行取出1万元按照她们所说包好锁在柜子里。3天后打开,李某发现钱被两个尼姑用报纸调了包。

  案例回放2. 2008年4月,李某来到郸城县某加油站,自称是军人,说部队节省下的部分油,想低价处理,后让该加油站老板在川汇区七一路某银行开设一个账户。李某趁机调换存折。该加油站老板往存折中存入的17万余元被李某取走。

  四、中奖类诈骗

  案件特征:此类案件包括手机短信(快递)类中奖诈骗、网络类中奖、易拉罐类中奖诈骗和金卡类中奖诈骗。据统计,2007年以来此类案件共发生79起,其中68起为易拉罐类中奖诈骗案件,6起为网络诈骗案件,两起为手机短信类诈骗案件,两起为奥运金卡类诈骗案件,1起为邮政快递诈骗案件。

  易拉罐类中奖诈骗主要发生在郸城县、项城市和沈丘县,发案地点为车站或者公共汽车上。嫌疑人为3人以上。发案时间主要集中在6时至10时。

  案例回放1. 2008年1月5日,宋某在家通过腾讯QQ聊天时,有人往其QQ上发信息,说他中奖了,宋某被骗走现金5500元。

  案例回放2. 2008年4月27日6时许,胥某在郸城客车站到郸城钱店张波楼路段,被4名男子以易拉罐中奖的骗局骗走7700元。

  五、出车祸类诈骗

  案件特征:2007年以来,此类案件共发生26起案件,通过电话告诉受害人“亲人在外地出车祸”,急需钱财救治,并告知受害人指定账号骗取钱财。另一种形式是嫌疑人称自己出了车祸,需要钱财理赔,借受害人的银行卡转账,实行掉包银行卡诈骗。还有一种就是告知受害人家中有人在未来几天出车祸,需要消灾,实施诈骗目的。

  案例回放1. 2007年10月29日,童某下班回家走到商水县新城路与章华台路交叉口碰到两名妇女。她们请童某帮忙找一个从新加坡回来的医生。骗取童某信任后,她们领童某见一男子。3人编造童某的儿子在3天内会出车祸,骗走童某3.8万元。

  案例回放2. 2008年6月12日,王某接到一男子打来的电话,称王某的弟弟在河北省出了车祸,急需动手术,让其速汇1万元。王某汇款后发现上当。

  六、电话类诈骗

  案件特征:嫌疑人狂打当事人的电话,当事人不堪忍受关机或拔线(固定电话)后,嫌疑人打电话给当事人的亲友,称当事人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请对方立即汇多少钱到某某账号,并声称,如果在多长时间内收不到钱将停止抢救。

  这时,接到电话的亲友会在第一时间打当事人的电话,当事人的电话因前述原因关机或无法接听,这恰恰佐证了当事人出了事故的“事实”,“救人”心切的亲友往往因此上当。

  案例回放:2009年2月15日12时5分,康某接到一条手机发送的短信息:“请注意:我们将连续6小时不断地拨打你的电话,请做好心理准备。你可以选择关机,谢谢!”在收到这条短信息后,便有一部小灵通不停打来电话,康某一接听,对方就说:“我们将在6小时内连续不停拨打你的电话,你可以选择关机。”康某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做,对方回答说是测试;问对方是什么单位,对方不回答,然后挂机。

  此后,康某大约每分钟接到一次由这部小灵通打来的电话,康某每次接听,对方就叫他关机。对方不断地拨打,康某终于不堪忍受,只好关机。就在关机之后不大一会儿,康某在老家的父亲打通家中的固定电话,说有人打电话到家里。来电人声称是某公司人员,有关于康某的急事找其父母。康某不解,于是向公安机关报警。

  七、换外币类诈骗

  案件特征:2007年至今,此类案件发生12起,3名嫌疑人假装相互不认识,相互配合,以问路为前提,以朋友或者亲戚出事为由,以出售假外币为方式,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和贪占便宜心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案例回放:韩某报警称:2008年3月27日,一男子与其谈生意,后该男子以朋友出事,需要以德马克(外币)换取人民币为由,骗取韩某人民币1万元。

  八、迷幻药诈骗

  案件特征:嫌疑人应是流窜作案,侵害对象为中年妇女,并在事先登记好的宾馆内交易现金。作案时可能使用致幻类药物。嫌疑人登记时使用虚假信息。    

  案例回放: 2008年5月13日9时,家住川汇区五一路的李某,在中州路三义街派出所附近,有两男子同其搭话,问其家中是否有钱,并用手摸了一下李某的胳膊,李当时就出现幻觉。随后,李某骑车回家拿了5000元现金,回到中州路三义街派出所附近,同那两名男子乘出租车到文明路一家宾馆内,把钱交给那两名男子后回家。

  九、买卖物品诈骗

  案件特征:此类案件在项城市和川汇区沙南辖区发生较多,3名嫌疑人相互“衬托”,以卖杀毒软件或药品、霓虹灯管等获取差价形式对受害人实施诈骗。发案时间多在早上,侵害对象多为机动三轮车司机。

  案例回放: 2009年4月8日,刘某报案称:2009年3月底,其在一家舞厅跳舞时认识一叫张建的男子。张建自称是山东人,在周口搞房地产。后经张建介绍,刘某认识了一个自称叫李巍的人。后刘某又碰到一个自称推销杀毒软件的人。李巍说他内弟是一家通讯公司的副总,可以销杀毒软件,中间差价每套可赚80元。张建想做这笔生意但资金不够,遂从刘某处拿了4万元钱。后与张建联系不上,刘某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

  建议

  一、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和派出所应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布诈骗案件的各类作案手法,提醒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对陌生来人或来电提高警惕,抓好自身的防范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此类案件的高发。

  二、公安机关各巡逻力量要加强辖区银行及自动取款机周边区域的巡逻频率,发现有多人取款或形迹可疑人员时,要果断开展盘问盘查,力争破获一批现行犯罪案件。

  三、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要密切关注诈骗犯罪在本区的发案趋势,及时在全局范围内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同时,要加强该类案件的串并工作,对涉案的可疑人员、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进行汇总、分析、查证,力争发现犯罪线索,为有效破案提供支撑。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时评/综合
   第04版:周口/社会
   第05版:周口/民生
   第06版:周口/便民
   第07版:今日关注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国际看点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读书
   第13版:好吃好喝
   第14版:医疗保健
   第15版:广告
   第16版:广告
天上掉“馅饼” 原来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