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杜欣
昨天上午,在晚报编务中心,一对专程从扶沟赶来的母子引起淮阳中学吕鑫老师的注意。根据经验,吕老师认为这名考生在高考后出现了心理抑郁。吕鑫老师和这对母子推心置腹地交流,最终让他们高兴满意地离去。
在现场,当考生的母亲向吕老师介绍孩子的估分情况时,一旁的孩子显得很生气,呵斥母亲不让她多说。这位母亲说,孩子平时成绩优异,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值很高。谁知,由于紧张,今年高考他发挥失常,仅估了490分。面对这个成绩,这两天他郁郁寡欢,脾气大、易怒,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呆就是半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觉得自己前途黯淡。家长劝解无效,想请吕老师开导开导孩子。
“紧张的高考已经过去,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是正常现象。”吕老师耐心地说,出现这种情况后,要引导考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重新确立目标,让他找要好的同学倾诉,或多运动以改变负面情绪。家长更应多安慰和鼓励他,少在孩子面前提考试的事。同时,家长的焦虑会影响孩子。因此,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避免期望值过高,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顾孩子的情况一味往名牌大学挤,更不能因为考分没达到名校要求而流露出孩子不如别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