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罗有行
性别:男
年龄:81岁
地址:郸城县石槽镇罗庄村人
解放前,我家是贫下中农,一家4口都为地主种地。种100亩地,每年只能分几十斤粮食、几百斤红薯,累死累活收成大垛的粮食,自己仍要饿肚子。所以,给地主种地没干劲。
1948年秋,我才20岁,按当时的风俗,我3年前就结婚了,并且有两个女儿。不满20岁时,家人不舍得让我下地干活。但是,到了20岁就要为家里分担负担,我和妻子开始跟着两个哥哥为地主种地。
1949年夏天,我和哥哥的辛苦劳作终于获得了丰收,说实话,我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粮食,用架子车拉一天也拉不完。白天非常热,由于地主很凶,我们不得不把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放在家里。每天早上4点左右,只给孩子喂一次奶,就要到地主家里割麦子。天亮了,就开始用架子车往场里拉,摊好的小麦在酷热的太阳下晒了一午后,小麦和地表温度达到50度,中午时分穿着鞋子踩在上面就烫脚。然而,地主总是在这个时候,逼着让我们牵着牛拉着石滚去碾场,在太阳底下干活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有时候热得头昏脑涨,不得不换人牵着牛,自己跑到河里喝点凉水。中午的饭也在场里凑合着吃,其实也就是一些红薯窝窝头和咸面汤。下午3点时分,午后的太阳更加燥热,麦籽从麦穗上碾下来了。又不得不把麦秸挑开,把麦籽扬尘除皮后收到袋子里,拉回地主家里。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0点才能回家休息。
万万没想到,到秋后算账时,地主只分给我们4个人40斤棉花、400斤玉米、600斤红薯。这些粮食根本不够我们全家人吃到过年的。没办法,临到年关时还要向地主借粮食。当时,我正值年轻气盛,干得多、收得少,又必须把不满和气愤往肚里咽,干活时也是窝着气干的。
1949年10月1日,全国解放,消息传到了郸城。解放军和政府打地主分田地,我们全家分了24亩地,有了自己的地,就像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没事的时候,就想跑到地里看看庄稼长得怎么样,总想多在地里呆一会儿。我们4个人轻轻松松种下来,收成的粮食够两年吃的。那种吃着自己粮食的幸福感,一辈子也忘不掉。
晚报记者 徐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