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围绕着一座老宅的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南京“李白后人”起了一场争执,其中一人将家族其他70多人告到法院。因为家族谱系过于庞大,一部分家族成员连自家亲戚都认不全。要不是法院努力把他们一个个找来,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享受拆迁补偿款的份额。
老宅子拆迁
扯出被告70人
100多年前,一个名叫李均泰的安徽男子来到南京,经过一番努力经营,成为南京“下关首富”,并于清同治三年置下一片房产。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处位于如今南京热河路103巷的百年老宅面临拆迁。围绕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李均泰其中一后人将家族其他20多人告到了法院,但法院人员在审查了该家族的谱系后吓了一大跳——由李均泰繁衍出来的后人多达130余人,除去已去世者,按法律规定享有继承权的还有50多人。于是,这50多人也被一起追加为被告,使得被告总数达70多人。
亲戚打官司
自家人都认不全
日前,南京下关法院就此案召开会议,征求了所有当事人意见。只见法院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全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他们都是李均泰的后人,基本都是其第四或第五代人了。记者查看发现,南京籍著名演员陶泽如也在继承之列。
因为家族谱系过于庞大,导致一部分家族成员连自家亲戚都认不全,有的还不知道自己有享受拆迁补偿款的份额。法官希望当事人以亲情为重,不要为分拆迁款闹出什么不愉快。
分配拆迁款
意见不同难倒法官
由于历史原因,等待拆迁的老房有800多平方米。据了解,同样地段的拆迁安置价格,约为7000~8000元/平方米。
下关法院法官介绍,目前一个棘手的状况是,这70多个享有房屋继承权的人,分别发端于李均泰的5个儿子,他们对于补偿金的份额如何确定,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是:产权证上登记了几个人名,就由这几个人的后代中享有继承权的人来分补偿金。
第二种意见是,实行“5+1”的分法,也就是按照“五房”+“长房长孙”的分法,各占1/6。所谓“五房”,就是把这70几个当事人,按照血缘所出,分别归到李均泰5个儿子的谱系中,各家派代表领一份,回去以后在各房内部自行重新分配。目前,当事人比较倾向于“5+1”的分配模式。
(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