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年画
贴年画是春节习俗。据《荆楚时记》记载,早在汉代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门上画“百鬼畏人图”和“神鬼画”的习惯。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年画了。有句谚语说:“二十八,贴花花。”就是说,在每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画了。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有病,呓语心惊,夜不能寝,就让秦叔宝、迟敬德两员虎将手持刀戟,夜夜守在门前为其壮胆。此法果然有效(这当然是精神作用),李世民便安然入睡了。后来,大臣们命画师把秦、迟二将的像画下来,贴在太宗的门上,据说也同样奏效。这件事传开后,人们以为门上贴此画图便可降妖除邪,争相仿效。后来,每逢春节,人们在居室里也贴上画,如山水、仕女、鲤鱼跳龙门等画图,装点居室,也显得喜庆、吉利,这就形成了贴年画的习俗。
贴对联
贴春联是春节习俗。对联又称“对子”、“门对”、“春联”。每年的阴历年三十(除夕),不论城乡,家家户户门上都张贴红色对联,为节日增添光彩。联语抒发美好的愿望,带有诗的意味,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一种形式。据考,战国时期,我国就用“桃符”、“门贴”当做对联(春联的雏形),意在镇邪伏恶。广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孟昶动手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第一副春联。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也不断更新内容。如今,每逢年三十那天,长的对联,方的“福”、“禄”、“春”、“寿”,在一阵阵开心的欢声笑语中,被贴在了新盖的房门上、贴在了新栽的果树上、贴在了牛肥马壮的槽头……
“满斗焚香”和“五谷丰登”
每年的年三十上午,郸城农村各家都喜欢用斗装满小麦或灰,放在当门贡桌上,用红纸写上“满斗焚香”的斗方子贴上去,祈求上帝:只要年年粮够吃,就用“满斗焚香”向玉皇大帝还愿。这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大家都知道,粮食有余,不是玉皇大帝恩赐的,而是党的富民政策得人心,是农民一滴汗一滴水干出来的。为表示丰收的喜悦心情,如今仍有人在年三十那天上午装满一斗小麦,贴上大红的斗方,上写“五谷丰登”,烧香还是有的,不过不再是祈求上帝,而是庆祝丰收。
“打鬼棒”、“把门棍”、“插柏枝”
年三十,不管穷人家、富人家,都要在房檐下插上秫秸做的一簇“打鬼棒”,在大门门坎外横放一根“把门棍”,如今却被“插柏枝”所代替了。“打鬼棒”意指来打鬼的,传说有了此棒,鬼就进不了家门(当然,是没有鬼的,不过是欺人之谈)。“把门棍”意思是有此棍把着门,日子就不会穷的(这也是迷信的)。如今,农村科学知识普及了,很少有人再相信“打鬼棒”和“把门棍”了,却变成“插柏枝”了。年三十,家家户户门口房檐下都插上一把柏枝,柏枝不仅青翠,而且芳香扑鼻,人人期望着像松柏那样长青不老。在拜年时,偶尔还会碰到有放“把门棍”的,客人顺手掂起给扔了,并笑着说:“老迷信,没看俺这些财神来给你拜年来啦!”户主笑答:“我用‘把门棍’,叫你走路小心,怕摔着财神了,看你那慌里慌张的样子,大年初一摔着财神多不好呀!”如今有不少人嗔怪地说:“怪不得过去穷,大年初一先弄个要饭棍把门,‘打鬼棒’是标准的穷棒棒,如今没这两样,也富了。”便有人很快纠正道:“你咋不说党待咱亲,政策入人心呢!”有人笑着说:“我比你知道,故意叫你说哩。”
(李四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