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引发这次骚乱?
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人士称,本次大规模骚乱的直接导火索是吉政府拘捕了“阿塔—梅肯”(祖国)党副主席谢尔尼亚佐夫。6日下午,约1500名示威者围攻并占领了塔拉斯州政府大楼,将该州州长扣为人质,要求警方释放谢尔尼亚佐夫。警方随即出动大量警力,将示威人群赶出政府大楼,并解救了被扣押的州长。
据新华社报道,分析人士指出,在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颜色革命”后上台的吉现政权未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和民生问题,政府中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现象严重,民众不满情绪滋长。去年年底,吉政府决定将电费和供暖费提高一倍,水费也大幅提价,当局还开始征收不动产税,引发民众极大不满。如今,吉尔吉斯斯坦500万人口有1/3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9年的经济增长更是由8.4%减慢至2.3%。
“2005年颜色革命之后,人们希望巴基耶夫是不同于阿卡耶夫的领袖,但结果大失所望。”总部在莫斯科的某智囊团一名学者说。
今年3月10日,纳伦州爆发了大规模群众集会,要求政府取消提价和将一些大型企业私有化的决定。3月17日,反对派召开大会,宣布将在全国各地举行集会,要求政府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
此外,近来吉与西方关系不断升温。去年12月3日法国宣布将在吉开设大使馆。今年2月10日,欧盟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开馆。美国前不久决定拨款550万美元,为吉建反恐训练中心。吉与西方关系升温引发了反对派不满。这次反对派提出的其中一个诉求就是美军撤出在玛纳斯的军事基地。
危机将走向何方?
英国媒体分析说,反对派此前提出的要求是巴基耶夫解决国内腐败问题并解雇他在政府中出任高级职位的亲属。而就在7日危机爆发后,反对派领袖别克纳扎罗夫在纳伦市已经表示,抗议的最终目的就是夺取国家政权。
那么这场政治危机最终会走向何方?分析人士认为,这取决于巴基耶夫对骚乱的处理手法以及俄罗斯、美国等大国的态度。巴基耶夫一方面要想办法稳固对国家的控制,另一方面必须避免使用暴力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莫斯科大学中亚问题专家弗拉索夫指出,骚乱毫无疑问是对政府权威的挑战,但并不意味着2005年那样的“颜色革命”必然会再次发生。巴基耶夫跟5年前被赶下台的阿卡耶夫不同,“他跟自己的政治圈子更加团结”。弗拉索夫说:“巴基耶夫政权受到俄罗斯和美国的严重影响,如果莫斯科和华盛顿保持沉默,这意味着他将继续掌权。”
对周边有何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腹地,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南接塔吉克斯坦,东南和东面与中国为邻,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吉尔吉斯斯坦自然资源也很丰富,煤产量在中亚国家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中亚煤斗”。如果吉骚乱蔓延,将对整个地区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美国与俄罗斯都对中亚地带极端势力的发展表示关切。吉尔吉斯斯坦对西方阻止恐怖势力从阿富汗蔓延非常重要。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有一个空军基地,而美正租借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空军基地,用于支援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吉尔吉斯斯坦如果发生政权更迭,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基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