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瑞才
本报讯 “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迎面走来。“十一五”期间,我市税收收入连年保持着快速增长,为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来自市国税和地税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国税共组织税收收入202800万元,地税完成税收收入178681万元,规模总量同比“十一五”初翻了近三倍,国、地税收入均实现提前1个多月完成全年任务,全市税收总量到年底有望首次跃上40亿元台阶。
“我市国税收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主体税种的全面增收,特别是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全面大增,同比去年增幅都超过了77%……”据市国税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精细化管理,我市的主体税种、支柱行业税收在“十一五”期间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特别是今年的前11个月,我市增值税就累计完成了116999万元,同比增长8.3%;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19685万元,同比增长17.3%;消费税完成16907万元,同比增长77.9%;车辆购置税完成47759万元,同比增长77%。全市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及鞋帽制造业等7个支柱产业的行业税收分别增长了5.9%、15.9%、51.4%、15%、43.2%、38.6%、15%,拉动税收增长了6.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金融和房地产等4个行业共增收21828万元,拉动税收增长14.5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表示,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在全市宏观经济稳步回升带动下,我市工业税收增幅环比逐月上升,前11个月完成92233万元,同比增长13.2%,增收10732万元,占全部税收增收额的29.2%,拉动税收增长5.6个百分点,增幅跃至全省第8位。其中,工业增值税完成79554万元,同比增长10.4%;工业消费税完成4316万元,同比增长14.9%;工业企业所得税完成8244万元,同比增长41.8%,与全省工业税收增幅回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快速增长的不仅仅是国税,地税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市地税收入首次突破17亿元大关,同比去年增长26.29%。地税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税税收的突破与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量引进知名企业密不可分,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税收贡献能力已开始逐渐显现。
开栏的话
5年,一个征程;5年,一个跨越;5年,一个新坐标;5年,一个新期待。
“十一五”,是周口加速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5年,也是周口经济社会大发展的5年。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答卷上,我们清晰地记录了这样的关键词:科学发展、经济进步、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毫无疑问,这份答卷浸透着自信和喜悦。5年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较快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临近“十一五”末,本报开辟专栏,让我们一起回望周口5年来发展的印记,聆听周口5年来经济社会嬗变的回声,以更新的发展方式走向更加辉煌的“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