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年关将近,不少白领四处“搜罗”发票,拿到单位冲抵奖金或工资。有的单位甚至每月都会以“合理避税”的名义,要求员工拿通讯和交通等发票报销冲抵工资。不少拿着这种“发票工资”的网友,戏称自己是“发票奴”。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56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称自己就是“发票奴”,会为了报销到处找发票,其中32.3%的人坦言自己“经常”找发票报销。
“发票奴”源于工资扣税太多?
“发票奴”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攒发票?调查中,79.5%的人首选“找亲朋好友要发票”;其次是“自己消费开发票”(66.3%);42.1%的人通过“买购物券开发票”;40.1%的人“从票贩子手里买发票”。还有11.8%的人通过其他方式攒发票。
“‘发票工资’的形式太普遍了,是我们行业的潜规则。”湖南省某国企财务人员吴乐章(化名)表示,员工发票报销有时是一些正常补贴,但很多时候是企业为了逃税。每月上缴的税收中,仅员工个税这块儿,就能少缴一半以上。“不过,普通员工报得也不多,报销的‘大头’主要还是领导。”
哪些单位的“发票奴”比较多?调查显示,66.2%的人首选“国企”,其次是“事业单位”(66.0%),“党政机关”排第三(63.2%)。“中小企业”和“外企”分别有32.9%和19.8%的人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认为,单位实行“发票工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税。但在不同体制的单位中,资金来源的性质不一样,报销的动机也不一样。一些中小企业利润很低,想给员工办一点福利,但按正常缴税的话,员工拿不到多少钱,不如让大家拿发票来报,企业也能少上缴一些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避税,不光影响国家税收,还会让国有资产流失。”
调查显示,69.6%的人认为“发票奴”出现的原因是“单位要避税”,54.1%的人认为原因是“一些单位福利太好”,53.4%的人认为“个人工资扣税太多”。
59.3%的人建议完善个税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副教授李美云认为,通过报销的形式发放工资或奖金,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有些发票虽然形式上合法,但这种行为仍属于法律上所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规避税法规定,偷逃税款。
“发票工资”会有哪些影响?调查显示,54.1%的人认为会影响职工的社会保障待遇;46.7%的人担心导致票贩子越来越多;45.7%的人认为会影响国家税收;40.4%的人认为会影响自己的贷款额度。
吴乐章认为,监管不严是“发票工资”普遍的根本原因,而个税的公平性也一直饱受争议。“为什么工薪阶层是纳税的主体?纳税多的人并没有得到相应权利,所以逃税和避税也就越来越多,甚至在有些单位上下‘共谋’。所以,还是要完善税法,确定合情合理的所得税起征点,保持法律的公平性、严肃性和广泛的接受性。”
调查显示,为解决“发票工资”问题,59.3%的人表示个税制度亟待完善。李美云认为,对“发票工资”现象进行监管的成本会很高,也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办法。她建议,应从改革我国个税的征收,稳定物价,以及提高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入手,解决这一司空见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