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铁水牛
 
 
 
2011年1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小亦是大手笔
——张新安获奖小说《绝招》赏析
■叶华婷
评论

  阅报而知,张新安先生的作品《绝招》荣获“《小说选刋》首届全国笔会”一等奖,着实为他高兴。这次获奖是张新安继2010年4月长篇纪实文学《名臣遗踪》荣获“全国华文创作”一等奖后获得的又一个规格较高的奖项,也是此次大赛全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者。

  小小说《绝招》用极其细腻的笔触、简洁的语言、简单的情节、丰富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旧社会老手艺人晚年的生活,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冲击力。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读者带入周家口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的铁货街。“每家店铺门前大同小异都摆放着一个用木板搭的阶梯形的,卖各种铁器的摊子。当门架一盘火炉,火炉的右边竖一个木桩,横截面上固定一个铁砧子;左边装一个大风箱。干活时,通常是师傅掌钳,一个小伙计“呼呼啦啦”地拉风箱,砧子前面,有一个或两个打下锤的,每人拎一把十二磅的大油锤,掌钳的左手用火钳从炉火中夹出“吱吱”迸飞着火星的铁器,放在砧子上,右手用小锤敲打,打下手的大油锤便紧随小锤有节奏地轮番敲打。”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显示出一个成熟作家炉火纯青的艺术驾驭功底。

  就在作者描绘的这样一个铁货街两旁炉火通红,铁锤飞舞的环境中,小说主人公——六十开外的精瘦的掌钳师傅上场了,在他身上将要发生什么呢?

  他老了,无儿无女又无积蓄,不得不惨淡经营,以聊温饱,如今那十二磅重的大油锤,他是无论如何也拎不动了。因此,他担心唯一的小徒弟会离他而去,那将断绝他的生路,于是他暗自思忖如何化解危机。

  我们不禁为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师傅担起心来,并猜想:他将会想什么法子留住徒弟呢?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师傅耐心地向徒弟传授技艺的一幕。首先是师傅的一连串娴熟的动作:“翻了几下,松开,捞起,又投入,复夹起,翻烤几下,投掷于地。”让人看得真真切切又眼花缭乱。紧接着又一番高论,更是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不免让读者对这位老师傅生出几分敬意来。想当年,他的打铁技艺可是远近闻名的啊!当徒弟茅塞顿开,连忙称谢时,师傅玄秘异常地又道:“还有一绝招,若能掌握,受益终生,等有空时定教给你。”

  至此,作者破题——绝招,顺理成章地点明了该篇小说的主旨,同时用了一个“玄秘异常”的词语,描写师傅的心理与神态。作者在把故事进一步推向高潮的同时,既煞费心机地刻意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原来这位师傅是想用自己毕生的绝招来留住徒弟呀!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招?又绝在哪里呢?这种期待心理,其实也正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悬念效果。接下来,为了增添作品的韵致,作者并没有急于释念,而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别具匠心地运用“每写急事,其笔愈宽”的创作技法,故意放缓故事的节奏,用了一大段承前启后的闲笔,去描写徒弟此时的心理活动:

  “徒弟晓得,手艺就等于钱。手艺人,不会手艺就不能挣钱。手中有几样绝活,才能挣大钱。而能学得绝活又是十分的不易。关键时师傅就把你支派走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手艺人的祖训。所以,世人才有‘手艺越传越少’之感叹。这次,师傅居然破天荒地自己提出授绝招,怎不令徒弟感激涕零,喜上眉梢,心中像喝蜜了一样热乎乎,甜丝丝的。”

  好的小说应该刚柔相济,张弛有序,有起落,有开阖。接下来,师傅仍然是一拖再拖,用“你放心,到时候我一定教给你”来搪塞徒弟。这让读者又有了新的猜测,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呀!如若徒弟相逼,怎么办?或者徒弟索要绝招未果,一气之下离师而去,师傅又该怎么办?作者这段心理描写,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着实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行文至此,作者没再让读者苦思冥想,笔锋一转:天有不测风云,师傅病倒了。弥留之际,在徒弟一再恳求下,他终于要向徒弟传授他的神秘的“绝招”了——

  “师傅有气无力地睁开双眼,断断续续对徒弟说:‘中、中,我教,全教给你。孩子,你记住了,那铁、铁要是烧红了,你可千万不能用手抓……’”

  可能令有些人认为是废话的“绝招”的谜底终于揭开了,这绝招完全出人意料!在令人啼笑皆非中,我们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作者构思的巧妙了。“铁烧红了千万不要用手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而现实生活中,抓热铁者却不乏其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也许你以为作品到此完结了,其实不然,面对如此荒唐的绝招,徒弟一问,师傅一答,更让人拍案叫绝!“咳,这谁不知道呀,不蒙人吗?”徒弟啼笑皆非,埋怨师傅。

  “师傅眼中射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黠慧目光,冷峻地微笑道:‘蒙人,哈、哈哈,蒙人!蒙人乃最高的领导能耐。比起政客们,我只能算孙子辈的。’”

  此真是“山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之妙在于风起浪生”。作者紧追一步,顺势而写的一问一答如此耐人寻味,使小说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家冯骥才在《谈创作思维的习惯》一文中说:“作品终结时应将作品的思想推进一层,这一层又完全交给读者去想象。”《绝招》的结尾正是如此。没有“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就难以有真正的小小说,张新安的这篇小小说,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许在你似乎恍然大悟时,又觉得还有些地方没有嚼透,再仔细体会,你会悟出另一番滋味和道理来。

  《绝招》的结尾,完全有着欧·亨利的执著与精巧,既耐人寻味,又顺其自然,不露半点雕琢痕迹,达到了浑然天成的理想境界,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国内/视点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铁水牛
   第12版:读书
   第13版:小记者周刊
   第14版:小记者
   第15版:小记者
   第16版:小记者
看 病
夕阳颂
冬风
鹏程万里
文小亦是大手笔
那颗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