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希腊人就曾把垃圾埋入大坑,分层覆土进行处置。我国古代亦有用生活废弃物填充洼地、沟壑的记载。1930至194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垃圾填埋技术,并在上世纪60年代被西方国家广泛接受,大规模的卫生填埋场建设逐渐兴起。
垃圾填埋会产生气体,很早就被人们关注。填埋气是垃圾填埋场中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时的伴随产物,垃圾填埋以后经过半年就能产气,填埋场“退役”以后15年内,仍然继续产气,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类似沼气,这种气体一半以上是二氧化碳,三至四成是甲烷,还有少量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
填埋气可燃,正规垃圾卫生填埋场都会设置填埋气收集、导排装置,及时导出垃圾堆中的填埋气,防止危险发生。
填埋气燃烧可发电,还可提纯后作为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填埋场中堆积如山的垃圾也因此被誉为“垃圾气田”。
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的270多个垃圾填埋场安装了填埋沼气回收利用装置。
填埋气净化后还可作为燃料,既可以并入居民燃气管网,也可以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不仅更为安全,成本也不高。
(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