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口/民生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众不缺盐
而缺理性

  □王锦春

  

  日本强震及核扩散触到了中国民众敏感的神经,谣言引发慌“盐”。国内诸多城市爆发了食盐抢购潮,原本一块多钱一包的食盐被炒到数十元或更高,有些人抢购的食盐可供全家人吃上一年半载。所幸,各级政府发布权威声音,新闻媒体报道事情真相,盐业部门保证食盐供应,一场可笑、哄乱的闹剧渐渐平息。此番突如其来的风波虽然过去,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公众缺乏的不是盐,而是理性。公众要补的不是盐,而是“抗谣”的能力。 

  谣言自有生存的历史环境。长期的农耕文化和封建专制造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普遍蛰伏着封建保守、自私狭隘、盲从迷信的心态。《战国策》中记载,曾参在鲁国费县时,当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杀了人。有人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母不信。过了一会儿,第二个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半信半疑。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人又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吓得爬墙而逃。在谣言面前,曾母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敢相信,可见谣言的威力相当大。

  现代社会为谣言提供了更易生存的空间。在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一部分人更加滋长了非理性的心态。特别是网络通信的迅猛发展,各类信息传递复杂多变, 一句小小的谣言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千万不可轻视谣言。

  面对谣言,社会公众该如何应对?人们习惯地认为,谣言止于智者。问题是当智者只有少数极少数的时候,智者没有发言权的时候,谣言仍会铺天盖地。人们总认为,真相一定会战胜谣言 。但是,真相战胜谣言,需要较量,需要一个过程。当真相还没有战胜谣言时,也许谣言已经掀起了滔天大浪,社会已经付出了不应有的代价。击碎谣言,要快速、准确。

  别有用心的人制造谣言,自当受到道德法律的惩处。信谣传谣的人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多是盲目轻信,习惯于跟着别人走,随着流俗走。在是非判断的行为选择上“一窝蜂”“随大溜”,这是典型的非理性心态。此次抢盐谣言,各方协同处置得当,危机很快平息,也为以后处理类似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不能只是嘲笑信谣者愚昧可笑,痛恨造谣者无事生非,从根本上讲,还是教育引导公众摒弃非理性的心态,倡导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弘扬科学理性的心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百姓故事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铁水牛/连载
   第12版:读书/广告
   第13版:小记者周刊
   第14版:小记者
   第15版:小记者
   第16版:小记者
周口抢购食盐风潮
来势汹汹 去势匆匆
“这24箱盐,啥时候才能吃完!”
抢盐潮退去 退盐风又起
公众不缺盐
而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