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姓在我国回族姓氏中属 “准回姓”,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山西、山东、辽宁、河北、安徽、青海、内蒙、甘肃、吉林、黑龙江、宁夏、天津及河南。而河南则以开封、孟州为多。今周口境内白姓回族主要是清代经怀庆府孟县桑家坡移入,怀庆是明代山西向河南大移民的第一中转站,周口白姓回族应属“洪洞大槐树”迁民后裔。周口白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川汇区、太康县城南关、淮阳县城北关、项城市等。
据历史文献记载,回族白姓来源有三:一是取自回回名字(泛指回族在使用汉语之前其母语姓名》之首音,回族白氏族谱大多认为他们是元代伯笃鲁丁、伯颜子中、伯颜不花、伯颜察罕之后裔,因“伯”、“白”对音,其后裔先取“伯”立姓,后改为“白”姓;二是赐姓,据《新元史》载,西域回回人察罕被元仁宗皇帝于延祐年间赐姓“白”,其后裔以“白”为姓;三是来自西亚中亚的白达国和九姓胡人。
白氏始祖之一的伯笃鲁丁,是元代的一位政治家和诗人,桂林《白氏族谱》:“伯笃鲁丁公,原答识蛮人也。肇籍江宁(今南京),元时举孝廉成进士。”伯笃鲁丁至元三年(1266年)任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至正元年(1341年)由礼部侍郎迁秘书太监,官至潭中路总管。伯笃鲁丁能诗善文,被称为西域十二诗人之一,其诗散见于《元诗选》、《山居新话》、《王蓬梧溪集》之中,《粤西文载》、《桂林府郡志》等也录有其文。伯笃鲁丁在婺州(今浙江金华)期间,捐资修建石门洞书院。在任赣州路、建德路达鲁花赤和潭州路(长沙)总管期间,口碑颇佳,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在他的《南村辍耕录》中称其为“度量浑深”、“厚德君子”。
另一位白氏先祖伯颜子中,世家西域。伯颜子中一生写了好多诗文,今传世的有14首。以即景抒情之作《春日绝句》、《过乌山铺》最为有名。诗文笔调空灵,描绘形象,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著《子中集》,被收入《元诗选》。
回族白姓自唐代至今延承了1200余年,而白氏族人尚文之风代代相传。当代最有名的大师级人物,当数白寿彝和白先勇。
1999年9月5日,新华社的一篇新闻通讯稿被《人民日报》等国内众多新闻媒体同时隆重推出,这篇新闻的题目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江泽民致信白寿彝祝贺〈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内容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写信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祝贺他主持编写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倪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