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杜欣 文/图
本报讯 在前不久举办的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研讨会上,河南考古专家曹桂岑曝出平粮台古城遗址的两大新发现:平粮台古城遗址面积由原勘探的5万平方米扩大到50多万平方米;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证明先民在此生产生活的时间,可由原勘探的4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追溯到63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将淮阳文明历史向前推移了2000年。这一消息让现场所有人惊喜不已。
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平粮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最早发掘于1979年,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原始人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装饰品,古城墟上有先民住过的土房痕迹,残留有先民烧制陶器的窑址等。当时,消息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数十家海内外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
原发掘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建立在高5米的台地上,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俗称平粮台。城址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5米,城墙残高3米,宽10米,用小板堆筑而成,夯层清晰,夯窝明显。南北各辟一门,南门埋设有陶质的排水管道。城内有高台建筑,屋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四周还有灰坑等遗迹。当时考证平粮台古城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年,为龙山文化遗址,是目前考古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城址之一。
自去年4月,平粮台古城遗址管理权由市文化局正式移交给淮阳县后,该县乘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加大了对平粮台古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特请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桂岑、杨肇清等专家整理平粮台考古发掘报告,勘探平粮台古城城壕的宽度和遗址的最大范围。专家们带领工作人员通过对平粮台古城遗址四周钻探和调查发现:古城遗址是一处东西宽860米、南北长670米的橢圆形大遗址,面积为50多万平方米。平粮台古城址位于大遗址的中南部,该遗址大部分被宋代黄河泛滥的淤土淹没,淤土厚0.4米,遗址的中间则暴露于外。从勘探中发现的陶片等文物看,仰韶文化早中期,即早在6300年前,便有先民在这里生产生活,到龙山文化时期才筑古城,登上新的文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