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周口文化
 
 
 
2011年7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朝时期的太康御史顾佐
顾佐墓

  ■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核心提示: 太康历史名人中,大家记忆最深刻的是名相谢安和农民起义领袖吴广,然而在太康历史上还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明朝御史顾佐。史载顾佐“为官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包孝肃(包拯)”,晚年解官归里,为太康乡民累办好事。

  

  兰河边的顾佐墓

  据《太康县文化志》载,顾御史,姓顾,名佐,字礼卿,太康县城西顾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八年任右都御史。后葬于太康县,顾佐墓于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8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石马桩两个。

  从太康县城往西南走七八里,在绕城而过的兰河大堤边,矗立着一座圆形的土堆,透过墓碑上的文字,可清晰地看到,这里就是明朝御史顾佐长眠之地——顾佐墓。碑楼上镶嵌着两通石碑,一个石碑上记载着顾佐生平,一旁还有一块写有“太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距墓地不远处有两个白色的石质拴马桩。

  “现在你们看到的碑楼是重新修缮的!”路过此地的一位年近六旬的村民介绍说,以前,碑楼和土堆都比现在的大,他小时候还常在顾佐墓附近玩耍。在他记忆里,顾佐墓曾经被盗过两次。当记者询问老人是否知道关于墓主人顾佐的故事时,老人扯高了嗓子说:“附近的人都知道,顾佐就是顾御史。”

  

  古老的传说

  记者在1986年版《太康县文化志》中见到了收录的几个关于顾佐的民间故事。明宣宗时,一天,他上朝时问大臣家乡都有啥土特产。百官为讨其欢心,争着夸本地的名贵特产。当皇帝问顾佐家乡有何特产时,顾佐说:“我们太康生产大萝卜。”皇帝说:“大萝卜也好,就把太康的大萝卜拿来看看吧。”

  不几天,文武百官都带着家乡特产向皇帝进献。顾御史却从袍袖里掏出一个干瘪的小萝卜。顾御史说:“这在俺县就够大的啦,是从全县挑出来的。太康都是些盐碱洼地,几亩地不顶人家一亩。”皇帝问:“你看几亩能顶人家一亩呢”?顾御史说:“三亩能顶人家一亩就不错了。”皇帝说:“能正好三亩顶一亩吗?二亩八分五厘顶一亩就不行吗?”顾御史慌忙跪到,连声说道:“谢主龙恩,太康县的土地就按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吧”!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怎好改口,从那时起,太康农民赋税,都按二亩八分五厘当一亩算。

  正统年间,顾御史见朝中混乱,就告老还乡。一天,他见到一道圣谕:规定要几户人家代养一匹军马,只许养,不许用,病了得治,死了得赔。顾御史看到家乡连年饥荒,老百姓哪里养得起军马,就赶到北京,参见皇上。皇帝问:“各州府都能喂养,太康县为啥不可呀”?顾御史说:“太康县地势低洼,杂草丛生,蚊虫太厉害,不管养马。万岁不信,我带来两只,你一看就知道了。”说着,他从袍袖里拿出两只“知了”,说:“万岁,请过目,千万别让它咬住了!”只听“吱”的一声,一只飞到龙柱上,接着又“吱”的一声,两只一起飞出了金銮殿。皇帝吓了一跳,连声说道:“哎呀,这蚊虫真大,真厉害!你们太康就是不能养义马,免了。”顾御史赶紧磕头谢恩。

  

  “顾家楼”的来历

  顾御史回到家里,见苛捐杂税还是很重,就又想个点子,在城西南角盖一座小楼,楼顶只用檩条,不使梁头,还起个名字叫“望京楼”。过了几年,皇帝出巡路过太康,顾御史就领着皇帝来看他的“望京楼”。

  顾御史说:“万岁,我虽然告老还乡,远离京都,还是天天想念圣上,所以才盖这座‘望京楼’,请圣上看看这座楼盖得如何?”皇帝看了一遍,改口说:“好是好,就是少了根横棍。”

  皇帝不想说缺梁(粮),可能也是怕顾佐想让官府免征太康的粮食吧。这一次,顾御史的心愿没能实现,太康也是一直没免过公粮。

  不过,顾御史盖的那座无梁楼房却远近闻名,保存了500多年,可惜到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就被人拆除了。

  

  为官清正的顾御史

  据载,顾佐自幼聪明,永乐初年升任监察御史,不久奉命去广西庆远(今广西宜山县)一带招抚少数民族,事毕还朝,又受命往四川督办采集木材。不久,皇帝命他随驾北征,巡抚边关,顾佐很快升任江西按察副使,在任两年后又出任应天府尹、顺天府尹、通政使。顾佐为官清廉,人们把他比为“包孝肃”。

  顾佐性格刚毅、执法严谨。宣德三年(1428年),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力荐顾佐。宣帝任命顾佐为督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并命他考核诸御史,不称职者罢免,缺员由顾佐荐举,报吏部补选。

  宣德八年(1433年)秋,顾佐忽然中风,一年多病才稍愈,即扶杖就职。英宗即位不久,顾佐再次对诸御史进行考核,对15个不称职的人分别降职或免职。不想英宗昏庸,听信谗言,痛责顾佐。顾佐见英宗无能,奸臣当道,不久便含愤辞归。

  据《太康县志》记载,顾佐一生刚正不阿,为官30多年、历五朝,所任皆政声,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9月27日病故于太康家中,次年5月12日葬于祖茔西南的善德村旁(即今太康县城西南的顾坟)。万历三年(1575年),皇帝追赠顾佐为少保,谥号“端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周口文化
   第12版:往事/广告
   第13版:楼市周刊
   第14版:楼市/关注
   第15版:楼市/家居
   第16版:楼市/广告
   第17版:酒宴周刊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食尚/美味
   第20版:聚焦
读《开埠传人周恒中》
应氏发源地在南顿
明朝时期的太康御史顾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