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周刊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冬之交
顺时养生
秋冬之交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如何健康度过秋冬之交?在加强锻炼、讲究卫生的同时,顺应天气、科学养生也很关键。

  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冬季,万物闭藏,天冷气燥。 秋冬之交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深秋过后,雨稀气燥,冷暖空气骤然进退,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幻莫测,稍有不慎,容易杂病缠身,被称为“多事的季节”。

  

  顺时养生健身防病

  

  如何健康度过天气多变的秋冬之交?在加强锻炼、讲究卫生的同时,顺应天气、科学养生也很关键。俗话说:“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其实就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

  早在周秦时期,人们就已注意到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的健康、疾病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四时气候变化、昼夜更替、地理环境等,均可影响人体健康,可导致疾病与折寿。这是有关顺应自然养生的思想萌芽,及至《内经》,这种思想得到了系统总结。

  按照中医养生理论,秋冬之交在保健方面最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只有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顺时养生,即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健身防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它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秋冬为何易患感冒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养生理念坚持以预防为重心,养生为核心,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历代医家、养生学家均把顺应自然列在防病保健的重要位置,强调要顺应四时变化来养生。

  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人就像树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而外面呢,又给了它一种阻力。所以中医讲,春天的脉是弦脉。什么叫弦脉呀?那就是里面的力量要往外走,而外面还没准备好条件,所以你春天的脉一按就是弦脉,跟那个刚发芽的芽尖一样。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集中到枝叶上去了。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外面来了,你里面是最弱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秋风一起,人的血开始从外面向里走。到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

  很多人吃膏滋药。为什么膏滋在冬天吃而不在夏天吃呢?因为夏天你的气血都跑外面去了,内里是空的,别说吃膏滋药了,就是多吃点涮羊肉都吸收不了。而冬天由于你的气血都藏到里面去了,吃进去能够运化,这运化是为了明年春天做准备。

  

  冬令进补调和气血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重要特点。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进行调理,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珊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国内/视点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红尘情爱
   第12版:闲情
   第13版:健康周刊
   第14版:健康之窗
   第15版:健康生活
   第16版:为您服务
自闭症与患儿大脑内
神经元数量过多有关
秋冬之交
顺时养生
秋冬防病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