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宋风
本报讯 2月7日,我市中小学正式开学。经过一个寒假的放松,孩子们又迎来了新的学习任务。近日,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每年春秋季开学时期,对学生们来说,也是学习问题频现的阶段。如何在假期后帮助孩子“收心”,让他们尽快适应新课程,成为教师们在学期初的工作重点。
开学了,心还在课堂之外
刚从寒假作业中解放出来的学生,大都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有家长反映,孩子在经历了开学前“疯狂赶作业”之后,开学后反而“松了一口气”,进入了松散的状态中。
“这两天周末,孩子都是晚睡晚起,再加上没有寒假作业的压力,孩子感觉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他自开学以来一直进入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家住五一路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令他有些担心。
除了家长们忧心忡忡,新学期开始以来,不少老师对于学生的听课效率也表示担忧,“很明显能感觉到学生比放假前更容易走神,课堂的45分钟没抓住,课后的作业也就很难轻松完成了。”这位老师表示,新学期是新的开始,很多新的知识点都是在刚开学的这几周教授的,如果这时候学生不能集中精神,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往往会更加吃力。
有条理地进行“收心”计划
“新学期开始,要‘收心’了”,是家长和老师们常谈的老话题。那么新学期伊始,学生们该如何将自己调整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在周口经济开发区某小学任教的王老师。
王老师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调整学习状态的过程中也要有条理地进行。首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可以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其次,新学期的课业难度会有一定程度提高,因此学生也要适当地做好新课内容的预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课堂45分钟,高效学习。另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尽快调整好生物钟,让孩子们及时从晚睡晚起的状态中调整过来。”
王老师表示,开学“收心”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来说,更重要的是日常课程的学习和巩固,因此学生的调整适应期不宜过长,短则一周,长则两周,学生就应该彻底从假期的闲散状态中转变过来,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