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开春时,当兵的我收到爱人从豫东农村老家寄的挂号信,信上说: “只要我能给生产队买一辆架子车,家里多年的缺粮款就全免了,而且每天还给家里记个全工分。一定要想办法买一辆。切!切!”
在那“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年代里,工分就是村民的饭碗和全部寄托啊!当时俺家5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就爱人一人劳动,欠了生产队不少缺粮款。每到生产队分粮、分东西时,七扣八扣,所剩无几。家中欠款压力大,生活很艰辛,生产队提的这个条件对俺家确实很有吸引力。可是,当时国家贫穷、经济落后、物质十分匮乏,很多东西都是靠票证供应。尤其是架子车,是当时农村的主要生产和交通工具,十分紧俏。要买一辆架子车,谈何容易!
看了爱人的来信,我可犯了愁。离家千里远,既没关系又没门路,上哪儿去买架子车呢?可又不死心,这事关系到一家人吃饭穿衣的大事,爱人对我寄托了多大希望呀!我吃不香、睡不安,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寻找门路,期盼着奇迹出现。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有了。”忽然我的眼前一亮,顿时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吴洲:“对啦,他的父亲是我们县的领导。求他,这个忙他一定会帮的!”于是,我当即给正在安阳化肥厂工作的吴洲写了一封求助信。真没想到,不久我就收到了爱人的来信,信中告诉我:县委吴书记和他的小儿子长虹给俺家送来了一辆崭新的架子车,这事惊动了全村男女老少。大伙都夸:“一个县委领导带病拉着一辆代买的架子车送到普通百姓家,哪朝哪代见过这样的事!”
后来探家时,我才了解到,吴书记给俺家送架子车时已经病退。那天,他是坐在架子车上被儿子拉着到俺家的。说实话,为帮俺家买架子车,他可没少作难、费心。当我去他家表示谢意时,吴书记嘿嘿笑着说:“谢啥!你是当兵的,拥军优抚是我应该做的;你家劳力少生活困难,扶贫济困是我的职责……”听着他的话,深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亲民精神和朴实作风所打动。事情虽已过37年,但他一直感染、影响着我,使我永生难忘。
(刘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