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6月1日电 6月1日晚,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4个村庄出现不同程度地陷。记者6月3日下午在广西南宁坛洛镇地陷事故现场了解到,地陷大致呈500米带状分布,专家初步判断地陷因地下岩溶发育、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所致。目前没有继续下陷迹象。
塌陷长约500米
记者了解到,从坛洛二中到门前的公路,再经过一个水塘到马重、马六、兰杨、二甲4个自然村,这块北偏东方向、长约500米、宽约一二十米的带状区域出现若干处不同程度的塌陷,共涉及坛洛镇4个自然村房屋8栋17户70人,其中坍塌1栋、倾斜6栋、开裂1栋。
在与这段公路一个大水塘相隔的村子里,靠近水塘的一段一百多米长、一两米宽的道路上有很多粗细不等的裂缝,旁边的一些房屋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墙壁上有裂纹,一栋二层砖混结构的房屋严重向右后方倾斜,右下角的四分之一房屋已经陷空,地上则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米的水塘。
地下岩溶发育导致塌陷
经相关专家认真分析研判,初步论证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地下岩溶发育,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据了解,坛洛地区没有大的河流,生活用水几乎全部依靠抽取地下水,这也加剧了岩溶发育的程度。地陷发生前几天,因学校用水紧张,坛洛二中请打井队在校内打井取水,井深约70米,已经抽了两天的水。6月2日下午,工作人员开始用仪器对地陷区域的地质构造开展勘查,以确定地陷发生的真正原因和下一步发展态势。
转移疏散群众844人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疏散转移周边群众844人,并在坛洛镇灯光球场设置临时安置区,为群众发放25顶救灾帐篷和食品。
在现场指挥抢险救援的南宁市市长周红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监测和勘查工作,尽快掌握具体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此之前,将继续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学校学生也将被临时转移到其他学校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