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晨 文/图
本报讯 近日,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二年级的太康籍学生王海龙把自己偶然得到的一枚原始社会的玉斧捐赠给我市博物馆(如图)。6月1日上午,市博物馆专门为他颁发了奖状。
“我平日对收藏很感兴趣。从这件文物的造型和内在纹理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件真的文物,如果经过鉴定是真的,就捐给博物馆。”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大二学生王海龙说,“这件文物是我一个亲戚在北京的一个工地上捡到的,我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是件文物,幸亏我说要把它拿到博物馆做进一步的鉴定,否则不知情的亲戚早就把它当石头扔掉了。”经过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辨认后,确认这是一件原始社会时期的玉斧,王海龙感到很高兴,立即把它捐给了市博物馆。
“收藏在自己手中的文物不能发挥文物的最大价值,也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鉴赏和研究它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市文化局副局长韩丽霞评价说,王海龙虽说是来自太康县农村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得到这枚玉斧后却没想到把它卖掉,而是选择捐赠给市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共享,这是很令人钦佩的。“真难得啊!他有这样的精神令我们很感动,”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高兴又感慨地说,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像王海龙一样,变小爱为大爱让文物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据了解,这块玉斧材质是岫玉,初步判断是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件文物,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北方的原始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作用。玉斧独特的材质也是一种主人身份的象征,在当时起码是中等以上贵族才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