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2012年7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上到柳树下抓“爬叉”去!

  □晚报记者 王晨 文/图

  

  本报讯  “去逮‘爬叉’!(蝉的幼虫)”7月,大量“爬叉”(音)脱壳羽化成知了。“爬叉”蛋白质含量高,口味独特,是一道美味的食材。近日,周口市区不少市民来到沙颍河两岸的滨河路、颍河路等树木较多的地方捉“爬叉”(如图)。不过,专家提醒,虽然“爬叉”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也要注意,“爬叉”的种类很多,要小心有毒的“爬叉”。

  

  打着手电、扛着竹竿抓“爬叉”

  

  昨日晚上7时10分,天还没黑,家住东新区的王维忠一家,打着手电筒、扛着竹竿、拎着塑料袋来到颍河路,准备抓“爬叉”。“在童年的记忆里,一到夏季,小伙伴们都结伴到树林里抓‘爬叉’,虽说来抓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都能收获不少。”今年已经52岁的王维忠说,过去生活水平低,“爬叉”对他来说很美味,如今生活在城里,晚上到树下抓抓“爬叉”,仿佛回到了童年,“‘爬叉’的味道很特别,炸着吃煎着吃都很香。”

  当晚7时20分,天色暗了下来,记者小心翼翼地跟着王维忠来到一片柳树林,看到不远处有几个人正拿着手电筒,提着塑料小瓶,仰着头在树上仔细地寻找着“爬叉”的踪影。“现在这个季节,柳树上的‘爬叉’最多,7月底、8月杨树上的多。晚上7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9点左右,是捉‘爬叉’的最佳时间。”王维忠说,“如果不想带竹竿可以早点来。一般晚上8点半以后,‘爬叉’都爬得很高了,手够不着,只能用竹竿。 ”另外,如果刚下过雨,“爬叉”会更多。

  “看!有一个!”正说着话王维忠忽然按住柳树上一个正努力往上爬的“爬叉”。“现在都是水泥地,没有它们的生存环境,只能跑到公园或者滨河路上找了,但我很享受找‘爬叉’的过程。”王维忠边说边认真地用手电照着,“这一棵树上竟然有两个,快过来!”不一会儿天下起了雨,王维忠一家决定收工。记者数了数,王维忠一家半个小时抓了11个“爬叉”。

  “爬叉”的身价高

  

  市民范先生告诉记者,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庆路桥头早上有人卖“爬叉”,但价格不菲,一斤约100个,得50块钱左右。街头夜市也都能够买到油炸的“爬叉”,价格也不便宜,30~40元一盘。“‘爬叉’的营养价值高,爱吃的人多,而现在专门捉‘爬叉’的人少,自然就贵了。”范先生介绍,“爬叉”烹调的方法很简单,直接拿回家放锅里炸一下就行了,也可以选择炒、煎等方式,“如果喜欢重口味的话,就用盐水泡久一些,再煎着吃。”

  

  吃“爬叉”要注意

  

  “爬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同时“爬叉”羽化退下来的蝉蜕也是一味传统中药。但专家指出,“爬叉”虽然味道好、营养高,但是食用过多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并且有些过敏性体质者不宜食用。而且,“爬叉”的种类很多,有一些“爬叉”是有毒的,要谨防中毒,例如有一种红色“爬叉”,俗名叫做红娘子,就是有毒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广告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教育资讯
   第15版:铁水牛/连载
   第16版:闲情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旅游/资讯
   第22版:汽车/关注
   第23版:汽车/生活
   第24版:汽车/广告
晚上到柳树下抓“爬叉”去!
我市女摄影家
百幅摄影作品展
开展
“我看身边的变化”征文
暨征集冠名单位启事
垃圾与行人车辆
“抢路”
暴雨骤至
浇凉夜市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