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十年,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喜迎党的十八大,今起推出“科学发展 周口大地新跨越”专栏,通过生动的故事、翔实的数字、新旧影像的对比,从不同行业、不同侧面展示我市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现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
□晚报记者 彭慧
如今,走在周口中心城区,随便询问一位市民,都能轻而易举地罗列出十年来周口的变迁。城市远郊,昔日荒地变成了如今的城市新区;道路两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旧城区内,脏乱狭窄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马路上,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来回穿梭,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年来,周口坚持转变老城区破旧面貌,加快发展城市新区,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成为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时期、道路改扩建最快的时期、绿地增加最多的时期、城市面貌提升最快的时期。
气势恢弘 条条大桥通南北
横跨沙颍河南北两岸的八一大道桥,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来往车辆川流不息。“现在出行方便多了,出门再也不用绕大圈了。”庆丰路居民陆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要是平时不赶时间的话,她一般都是经八一大道桥直接步行回家。
八一大道桥是中心城区内最晚开工的一座桥,是亮点最多的一座桥,也是广大市民颇为喜爱的一座桥。据悉,这些年,中心城区采取招商引资、政府投资,特别是与中建七局采取BT模式,相继建设了贾鲁河桥、大庆路大桥、八一大道桥、周口公园、五一路和人民路改造、沙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市丰泉垃圾焚烧发电厂、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馆等20多个城市建设项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建设最快的时期。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成投用,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变了城市旧貌,不仅弥补了历史欠账,且成为城市新的亮点。
城市扩容 昔日郊野变新城
“以前一提到搬口,大家都知道它是淮阳的‘地盘’,没想到这么快就划到市区来了。你看,这儿10年前还是荒地和农田,现在修了好多楼、好多路,如今俺一出家门,不小心还会迷方向,这城市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作为老居民,王大爷对东新区的发展惊叹不已。
如今的东新区,作为未来周口中心城区的心脏,周口区域中心城市的CBD(中央商务区)。且看,辖区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街道两边,要么是盖好的高档小区,要么就是在建的楼盘,市政府已搬迁至此,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动工,广电中心、报业大厦、博物馆、体育场等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悉数搬迁至此,短短几年,一片城市新区已然崛起。
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11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1.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0.8平方公里,人口61万人。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按照中心城市组团式(商水、项城、淮阳、西华)发展的规划思路,编制周口新区战略规划,科学制定周项淮西组团式发展实施方案。未来5年,周口市城镇化率达到40%,中心城区实现“双百”目标,即:周口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
旧城改造 背街小巷换新颜
“以前这里环境可差了,道路没有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天经过这儿心里都觉得烦,现在这儿的道路平坦宽敞,每天多走几回都行。”马女士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五一南路,谈起该路的变化,她赞不绝口。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这十年来,周口集中力量兴建了一大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迎来了我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新火车站广场和周边新建路网、广播电视塔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它们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周口撤地设市以来,中心城区大刀阔斧“变脸”,不但新建了建设大道、黄河路、汉阳路、莲花路、八一大道南段、太昊路、周口大道、文昌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形成了“六横四纵”的城市路网,还对人民路、牛营街、健康路、工农路、文明路、六一路、育新路等几十条主次干道进行了改扩建,完成了雨污分流、供水管网和照明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步配套,城市道路功能不断完善。
未来5年,周口将会变成什么样
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继续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逐年分步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继续加大中心城区路网改造力度,解决路网不合理、道路老化等问题。利用5年时间,改造37条老城区道路,对群众反映强烈亟须改造的道路、断头路等进行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骨干道路通告能力,翻修和完善中州大道、八一大道、太清路等中心城区主干道。
以拉大城市框架为目标,筹备建设东外环路、中原大道等道路,东十二路、东十五路等多条道路正在建设,东外环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开始。下一步将加大行政、金融、商业等单位和部门的入驻力度,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如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规划展览馆等项目,促进东新区快速发展。
集中力量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庄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改造。预计3至5年基本完成建成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目前文昌大道、周口人民公园及周边、界牌街、丰华园改造项目、康湾城中村安置小区、韩营城中村改造等项目正在推进中。通过改造,将我市中心城区打造成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丰厚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加快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的改造提升。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周口受水区建设为契机,计划配套建设周口水厂两座,提高供水水质,力争2015年中心城区公共供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覆盖率100%,供水水质水压稳定达标。
持续加大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沙北污水处理厂、沙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和城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进度,增强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沙北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试运行,城区配套污水管网工程2013年完成主管网建设任务。加快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项目进度,计划2012年年底前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投运,实现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全部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到2015年,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到30%。
推进沙颍河中心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以新建和改造沿河路网、绿化亮化沿岸景观、加固防洪堤、整治河道、连片改造开发沿河区域老城区和棚户区为主要内容,形成交通、防洪、城市产业、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产业带,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近期计划在东新区和老城区接合处选取两公里河段,先行实施作为起步。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将周口中心城区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加快周口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高标准改善交通条件,使我市发展成为豫鲁皖苏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新闻链接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投资方(依法注册成立的国有或私有建筑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模式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投资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